记者昨天从宁波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宁波市实有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00万户,达到了100.52万户,其中,企业41.27万户,个体工商户58.79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0.46万户,较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之前增长了76%。其中,2019年1-10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5.1万户,同比增长5.5%,连续3年年增量超过15万户。 据统计,目前全市日均新设市场主体506户,较改革前增长75%;每20个人拥有一家企业,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宁波正式迈入市场主体超百万户城市行列,也标志着宁波市场主体发展迎来一个全新的起点。 □记者 毛雷君 通讯员 张华容 第三产业占据绝对主导 我市产业结构发展平衡,第三产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服务业飞速增长,其中教育、文化、体育娱乐、卫生和社会工作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是大众创业热点;新兴服务业不断产生,全市服务业发展正奋力向港沪杭追赶。 据有关部门统计,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63%的地区生产总值,62%的财政收入,提供了85%的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口450万人;全市95%的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企业,95%的研发经费来自民营企业。我市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主体、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渠道和增强市场活力的重要力量。 慈溪、鄞州、余姚仍是宁波市场主体的领头羊,在新增总量中,鄞州、慈溪、余姚合计占比43.1%。海曙、高新区、保税区、北仑增速较快,市场主体数量较商事制度改革前分别增长了258%、197%、168.8%和102%。 市场主体8年时间翻一番 据市市场监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市在2012年1月份市场主体突破了50万户,而在2017年的7月份,我市市场主体突破了80万户,到了2018年5月份,市场主体就突破了90万户,到了2019年的11月,这个数字首次突破了100万户。短短8年时间,我市的市场主体已经翻了一番,而且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其中民营经济增长迅速,截至目前,全市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96.7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6.2%,在全省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也稳居前列,实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量分别排在全省第2、4位。 宁波市市场主体总体突破100万户,对市场监管部门而言,意味着市场监管对象的增加和监管难度的增大。市场监管部门将抓实抓好事中、事后监管。 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切实落实“双告知”制度,告知市场主体办什么证、到哪儿办证。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制度,强化信用惩戒。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推动公开公平公正监管。严格按照抽查事项清单和抽查实施细则,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开展执法监管,有效提升规范监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