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同学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画了擦 擦了画 它陪伴了很多人的学生时代

课桌上那条“三八线”
现在还有吗?

    一提起小学时光,你会想起什么?镇海区中心学校“80后”老师舒铭仇,第一时间就想起小学里的同桌,和那条故事感满满的“三八线”。因为两人拼用一张课桌,为了捍卫自己“领地”,不知是谁先开的头,是用粉笔或小刀在长长的课桌中间一划,定下“楚河汉界”,一旦越线,同桌双方就会“大动干戈”。

    这条线主要出现在男生和女生同桌的时候,而且一般女生在课桌上所占的面积绝对比男生多。

    本周,记者走进校园,去看看现在的小学生们,还有没有这条“三八线”。

    “05后”不知何为“三八线” 但不妨碍类似故事发生

    来到镇海区中心学校三年级的走廊上,记者看到,教室里的学生们都是一人一桌。

    虽然单人单桌,但班主任舒铭仇老师还是把两张课桌并在一起,那么课桌中间自然产生了一条“三八线”,而且基本都是男女生搭配同桌。

    “什么是三八线?”

    “三八线是好吃的面条吗?”

    “是不是织毛衣的线?”

    “妈妈每年都过三八节。”……

    显然,班级大部分学生已不知道“三八线”这个专有名词了。但类似“三八线”的故事,依然在他们身上上演。

    “前天写作业时,我的胳膊肘超过了课桌线,她就拿笔戳我。”男生小磊看看女同桌笑嘻嘻地说。话没说完,他就被同桌打断:“那是因为你碰到我的手,害我把字都写歪了!”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一个女生还把自己课桌和同桌拉开一条缝,两张课桌之间留出了小小的未接触空间。

    话匣子一打开,几个男生纷纷开始诉苦,他们也受到过女同桌的类似“欺负”。男生林林说,上学期他和一个女生同桌,一旦越线就会被推回来:“还会拉我的耳朵、捏我胳膊上的肉。”

    “虽然同学们会因此有简单肢体冲突,但其实都是点到为止,不会伤了和气。”班主任舒老师说,在孩子们心里,这种课桌“对战”只是一种游戏,并没有因此闹出大矛盾。

    对于为什么把课桌并到一起并安排男女生同桌,舒老师认为,此阶段男女生思维方式不一样,而且此时男生心智普遍不如女生成熟,女生更懂事、细心,“学习需要有伙伴,这样他们可以相互讨论、共同进步。”

    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孩子们之所以不知道“三八线”这个专有名词,是因为随着校园硬件设施不断优化,现在学生使用的一直都是符合孩子身体特点的单人课桌。

    这条“三八线” 是70、80、90后的集体记忆

    如今,“三八线”已经被70、80、90后归入“课桌文化”,因为它承载着满满的校园回忆。

    “由于越过了三八线,同桌之间经常会发生点小摩擦,这也是当时普遍会发生的现象。”家长忻先生是一位“80后”爸爸,他说,现在想想那些事,还挺有意思的。

    他回忆道,小学时,男生女生共用一张长条形课桌、共坐一条长长的板凳,几乎所有的课桌上都画着“三八线”。每个人都想自己占的桌面范围大一点,于是“一开始线还是画在中间,画出一段后就开始慢慢往同桌那边倾斜,被同桌发现后再赶紧擦掉画回来。”

    用粉笔或铅笔画的线一天就会被袖子擦干净,所以同学们还会用小刀刻到课桌上,也因此“破坏了公物”。同桌之间会约定好,谁也不能过线,过线的就要接受对方惩罚。

    “记得有好几次,我的橡皮、尺子越了线,我同桌一下子拿了过去,说归她了!”回忆起这个细节,忻先生哭笑不得。

    其实,“三八线”一般只会在同桌之间起小摩擦时发挥作用,一旦两人和好,“三八线”就丧失了它的功能。在下一次起摩擦时,“三八线”又会派上用场。就这样,小学课桌上的这条“三八线”,不断设立又撤销,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长大。

    “三八线”是心理防线 发生摩擦需正确引导

    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的项碧霞,是一位有着29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老师,她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有趣又温暖的故事。

    那天她来到教室,准备下一节课。当她照常环视教室观察孩子们状态时,突然看见女生璐璐把自己的小课桌和同桌的拉开了一定距离,一脸气呼呼的模样,身体也侧向另一边。

    “他把我辫子弄成这样了!”璐璐哭哭啼啼告状。项老师一看,璐璐原本整齐漂亮的两条小辫子,被同桌拉得毛毛躁躁,还绑在了一起。

    项老师安抚璐璐:“我们先来听一下你同桌为什么这样做,听完后我们再想想是不是能原谅他。”

    旁边的男生也一脸委屈,他说:“我觉得璐璐的小辫子很漂亮,女生的辫子很有趣,我想学一下怎么编。我不是故意的……”

    “噗嗤”,女生一下子破涕为笑。解开误会后,两个小同学也互相打开了心结,转身就把课桌紧紧并到一起了。

    “学生在三四年级阶段,自我意识愈发增强,男女生身心发育差距拉大,学生们在人际关系上会有一定摩擦。”项老师指出,这件小事看似是在解决“三八线”问题的小摩擦,但其实是在帮助孩子们学会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合理处理好心理上的“三八线”,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专家分析】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异性疏远期”

    “三八线”这一课桌文化专有名词,虽然已逐渐从当代小学生的视野中消失,但 “异性疏远期”却是每个孩子绕不过的成长阶段。10-12岁左右,孩子们开始意识到男女有别,但由于这一阶段孩子心理和生理都还不成熟,所以基本上都会以语言或行为冲突的方式,来表达彼此刚刚产生的疏离感。

    老师和家长们在看到孩子对异性产生心理疏远后,应该适时地以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因势利导。让他们慢慢体会到:不同的性别会有自己不同的优缺点,我们在遇到冲突时既要学会保护好自己,也要学会通过语言沟通,了解对方真实意图,正视因为差异产生的冲突。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及时鼓励孩子,学会包容差异,学会与异性和平友好相处,这才是他们成长的正确打开模式。

    ——浙江万里学院社科部副教授吴萍鲜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