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金评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12月09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小学识繁体字,岂知“大道至简”

    12月6日,针对《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网公开相关答复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12月8日《新京报》)

    针对恢复繁体字教育的建议,教育部回应:学校教学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这一回应契合了汉字发展历史趋势和当下文字教育现状,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应该承认,在与海外华裔、港澳台同胞交流,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繁体字仍然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需要在小学课本中加入繁体字,强制学生学习繁体字,更不必恢复繁体字。因为繁体字的笔画结构比较复杂,认识与书写都不太方便。经过几十年时间的推广、普及,简体字因为辨认、书写方便,节省时间,早已为社会接受、认同。现在,在一般场合已经不再使用繁体字。规范汉字表内有繁体字和简体字对照表,互联网查阅繁体字也十分方便,并不影响公民在特殊情况下辨认、书写繁体字。

    如果大学在汉语、历史等专业学生中开展繁体字教学,如果有人出于工作、学习与古文化研究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主动学习繁体字,则另当别论。但是政协委员建议在中小学进行繁体字教育,让孩子们从小识读繁体字;大学让学生辨别繁体字的书写错误;大学考试试卷上满纸都是繁体字,岂不是与推广规范汉字的初衷背道而驰?请问这些专家学者与政协委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到底该写简化字还是繁体字呢?如果繁体字和简体字同时使用造成混乱怎么办?

    尽管学习繁体字对传承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并不是说,繁体字就是传统历史文化的精华,更不应该认为恢复繁体字教育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不二法门。时代变了,文字书写也应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与审美理念,不能总想着“复古”。我国从甲骨文开始,汉字经过了数千年的嬗变,才演变成了繁体字。按照某些专家学者、政协委员的逻辑推算下去,我们学完繁体字,是否还要翻出甲骨文来学习?学习繁体字应由个人兴趣与工作学习需要说了算,不必上升到全民学习、在中小学课本强制植入繁体字的高度。

    叶祝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