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洞桥,宁波人可能会想到洞桥的“八戒”西瓜。其实,被鄞江和南塘河一同“哺育”的洞桥,因“镇以桥为名,桥以水为本”而闻名浙东,千百年来一直人文昌盛。近日,讲述洞桥人文历史的《洞桥故事》一书由宁波出版社出版,该书不仅记载了老底子洞桥的民间故事,还收录了洞桥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 据了解,《洞桥故事》的两位作者吴瑞芳、吴铁汉,都是土生土长的洞桥人。他们经过数年的史料准备,结合对当地老人的走访,收集、整理了81个民间故事和传说,分为古桥情思、地名溯源、寺庙探秘、人物传奇、趣闻逸事五个部分,配上142幅彩色图片,历时两年,终于成书。 □记者 朱立奇 记录了洞桥的历史人文与革命故事 在洞桥镇洞桥村,有一座横跨南塘河的木结构廊桥,是游客必到的“打卡”点。作者吴瑞芳告诉记者:“这座桥原名光溪洞桥,后来改名为‘洞桥’,相传为当地人朱阿三朱太公出资所造。除了洞桥,朱太公还造了百梁桥、鄞江桥,并安排了天王寺、兴教寺等寺庙的规划,加在一起共有九项工程,被后人称为‘三桥六寺’。虽然朱太公在有生之年没有完成全部工程,但后人继承了他的遗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朱太公的夙愿。” 洞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据吴瑞芳介绍,四明望族楼氏家族、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全祖望等,皆出于洞桥。全祖望是继黄宗羲、万斯同之后,浙东学派承上启下的代表性人物,出生在洞桥镇沙港村,如今村中还完整保留着全祖望的故居。 《洞桥故事》的人物传奇部分,详细记录了全祖望的一生。“全祖望是洞桥人的骄傲,为了纪念他,洞桥镇已经举办了两届全祖望文化节,明年还会继续举办,希望更多宁波市民前来了解这位浙东大儒、爱国文豪。”吴瑞芳说。 《洞桥故事》中,还记载有洞桥的革命烈士王华堂与儿子王杏生参加革命的故事。据吴瑞芳讲述,王华堂出身贫寒,过继给了大户人家,成年后在宅院开设宏文小学,从事革命工作,1938年光荣入党,1941年被伪军逮捕入狱,被严刑拷打3天3夜,也未透露一位同志的姓名,最终被敌人杀害。 这是一项传统文化的抢救工程 采访中,吴瑞芳向记者讲述了编撰《洞桥故事》的过程。“2017年11月开始,我在全镇范围开展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调查,把全镇20个行政村都实地走访了一遍,又先后开了20多次座谈会,与镇里300余位老前辈、老人家进行面对面交谈。这过程中,有两位老人遗憾过世。这使我猛然想到,这是一项传统文化的抢救工程,经不得耽搁。”让吴瑞芳感动的是,当《洞桥故事》正在编纂的消息传出后,本地的一些文史爱好者都拿出自己多年积累的成果,供他参考选用。 “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洞桥乡亲父老的群策群力下,《洞桥故事》一书终于成书出版了,希望能通过该书体现洞桥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古镇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芒。”吴瑞芳感慨地表示,希望通过该书体现洞桥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们了解洞桥、熟悉洞桥,学习和弘扬历代洞桥人的传统美德,把千年古镇建设得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