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现场 通讯员供图 |
教育的目标,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人才,那么,面对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未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这是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 1月7日,海曙区“未来学校”校长论坛举行,全区中小学校的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共聚一堂,聚焦未来学校的思与行。论坛还邀请北京101中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陆云泉、未来学校研究院实验部主任张翔等重量级嘉宾参加。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池瑞辉 校长眼中的未来学校什么样 2019年5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海曙区教育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自此,海曙正式入列全国首批、浙江省首个“未来学校实验区”。9月,海曙启动未来校长培育项目,25位校(园)长作为首批人选走进北京大学,接受全新的未来校长菜单式培养模式。此次论坛由其中4位校(园)长主讲,他们分别是海曙中心小学校长周汉斌、洞桥中心小学校长陈伟平、段塘学校校长章民、章水镇中心幼儿园园长俞华萍。 通过比较和借鉴世界各国“未来学校”的探索与实践,结合校情,周汉斌校长描绘了她心目中的未来学校: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创造权交给老师,让学校真正成为学习的乐园,而非教育的工厂。这个过程中,百年海小面临传统名校向未来学校转型的时代课题。 在陈伟平校长看来,未来学校对教师在人工智能素养和能力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没有自信、自律、智慧的老师,未来学校就是海市蜃楼,所以为教师成长赋能是关键。章民校长提出,未来学校建设,要从体验、互动、跨界三个关键词出发把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俞华萍认为,在未来学校的建设中,软件第一硬件第二,让人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来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未来学校”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型的“样板”,但几位校长(园)长有着共同的认识:“未来学校”包含教育的信息化、智能化,但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未来”,教学方式的变革。 北京101中学大咖分享经验 北京101中学是一所享誉中外的老牌优质名校。作为如今101教育集团总校校长的陆云泉,对未来学校,他有话要说。 海曙作为浙江唯一一个进入教育部未来学校实验的区,本身就说明了海曙对教育、对如何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视。 未来教育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聚焦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他们对课程的架构的认识,这一点,论坛上几位校长的方向都是正确的。 陆云泉认为,教育既要看当下,也要看未来,新技术的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需求,需要学校在组织管理、教学形式、评价体系上进行重构。很重要的一点是思维解锁,打破教育界的概念,把更多的资源运用到课程当中。 在101中学,有个英才学校,就是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而设立的。在英才学院里面,学生是混合的,各个年级都有,学科也是混合的,他们以项目为基础进行组合,与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联动,共同建设多元化的项目。一个项目由专家团队、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组成,三个团队在老师带领下、在专家指导下,学生进行项目研究。比如目前正在进行的小卫星项目,学生在专家指导下,把小卫星做出来,然后放上天,还得进行天地对接、信息交流等。“整个过程的学习就是项目式的,这里面并没有太多人工智能的技术堆砌,更多的是学习方式有了变革。”陆云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