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背后 也“有内涵” 沪上中小学陆续迎来期末考试。在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比孩子先走上考场的,却是一群爸爸妈妈。原来,期末复习课上,五年级数学老师龚豪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请孩子们结合本学期数学课内容,出一张完整的考卷,由爸爸妈妈来完成,再交给孩子们批改订正。(1月12日《新民晚报》) 这个局面,让人忍俊不禁。 孩子们“报复”家长的机会来了。很多孩子都设置了“拓展题”“思考题”板块,内容涵盖数独、脑筋急转弯、“龟兔赛跑”等典型奥数题。正像老师所说,“平时,爸爸妈妈们会让孩子做难题、超纲题。这下,孩子们全都‘还’了回来。” 为了争口气,给孩子做榜样,很多家长都拼了。“考个100分给你看看,免得你拿遗传说事。”可是,面对孩子的“灵魂拷问”,被没收了电子设备的家长考生,只能大喇喇地写下两个字“不会”。 于是,孩子毫不客气地对试卷进行批注:“学习习惯不合格。”“89分!”“太可怕了,已放弃治疗了!” 于是,不少爸妈也意识到,应给孩子多些体谅。“平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自己原来也未必能够做到。” 当父母发现分数没有孩子高的时候,其实不是父母智商低了,而是情商出了问题。很多爸妈说辅导孩子作业时控制不了自己情绪,除了因为自己也做不好而恼羞成怒外,还在于把原因放到了孩子拖沓、顶嘴等因素上。从根本上说,孩子的思维是没有边界的,可以天马行空去思考问题,反而很多成人已经固化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的所谓提示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思路。所以,直到这个时候,仍然有家长理解不了,“也不考虑家长工作忙不忙,压力大不大,有没有足够的水平。” 其实,这不是给家长布置作业,老师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提醒家长因材施教。 家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远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孩子的差距不完全是学校教育拉开的,正像老师所说,“这份作业给了孩子一个知识梳理的机会,也通过角色互换,给两代人一个共情的机会。” 事实上,孩子的情商并不低。比如,有妈妈诧异,自己为啥做错了题还有满分,原来是家中小暖男煞费苦心增加了书写分分值,只为了给妈妈凑一个100分,给妈妈一个面子。反过来家长再想想,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们怎么就能吼着:大哥!我快要脑梗塞了! 愤怒和叫嚷总是源于无力感。家长吼娃的无力感恰恰是因为家长没有用心观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没有给孩子足够的信任,不能站到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这时候,往往就会把无力感转化为控制感,反而成为恶性循环。其实,家长就算真的在学习上不能直接辅导孩子,也完全可以为孩子做好服务工作,让孩子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或许是两代人共情的更好方式。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每粒种子都有自己的花期。丁慎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