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卓时(右上)和老师一家人合影。 通讯员供图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大医务工作者肩负重任、冲锋在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直面病毒的挑战。前天,宁波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关爱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工作的通知》,提出“三大关爱行动”“五条就学绿色通道”,切实解决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 事实上,对一线医务人员子女落实一对一建档、开展一对一联系、实施一对一辅导方面,宁波不少学校已经在进行中。老师们纷纷当起了学生的“家长”。他们说:“孩子交给我们,请你放心!” □记者 章萍 王伟 郑凯侠 樊莹 通讯员 宋明 乌雯雯 钱婷婷 杨阳 谢玲玲 “你妈妈驰援武汉, 你住到老师家里来” “比起孩子妈妈做的一切,我做的真的不值一提!” 2月15日,奉化龙津实验学校201班班主任周妩芳这样对记者说。 当天,已是班上学生李卓时到她家生活的第五天了。 2月9日,宁波又一批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出发赶赴湖北援助,奉化中医院呼吸科医生马彦俏是其中一员。临行前一天,想到自己即将走上抗疫一线,丈夫又在奉化方桥街道承担防控任务,儿子李卓时在家无人照顾,十分担心。 凑巧,周妩芳在排摸学生情况时得知这一消息,主动提出将李卓时接到家里来照顾。就这样,李卓时成了周妩芳老师家中的新成员。 周妩芳自己有两个孩子,一个3岁,一个7岁,丈夫也在抗疫岗位上非常忙碌,上班到现在没有休息过一天。因为疫情,家里的老人都没有上来帮忙。不过,作为老师的她信心满满,相信自己一定能搞定。 11日,正是奉化开网课的第一天,也是李卓时到家里的第一天。“我专门安排给了李卓时一个房间上课。” 周妩芳说,“我每天早上第一节课,等课上完了,两个小的也就醒了,一点都不耽误。如果小女儿醒得早,我就让大女儿照顾一下,实在搞不定,大女儿会放一会儿的动漫‘小猪佩奇’给她看。” 刚到“新家”,李卓时对陌生的环境很不适应,又十分想念妈妈,一个人坐在沙发角落不言不语。周妩芳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主动组织家庭趣味游戏,打消他心中的不安。白天周老师陪他一起观看线上教学指导功课,晚上大家一起包饺子体验生活,渐渐地,孩子打开了心扉,融入这个“新家庭”中。 “我们的中餐是最简单的,会做简单的炒饭、面条之类,几个孩子都很体贴,也不提太多要求。”周妩芳老师说。看起来有条不紊的生活,周妩芳其实默默付出了很多。每天早上六点半,她就起来操持家务,准备一日三餐。每天等孩子睡下,她才开始备课。 老师的主动帮忙,让远在湖北的李卓时妈妈马彦俏感动万分,微信那头一直表示感谢。大家知道后,也夸她是“超级老师”“超级妈妈”。 每晚七点的暖心电话 这段时间,每天晚上七点左右,镇海区中心学校二年级小逸尘的外婆总能接到班主任钟佳佟老师的电话,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每次接完电话,孩子和外婆总是特别开心。 原来,小逸尘的妈妈是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ICU科室的医生方晶晶,2月9日出发去武汉进行医疗援助。小逸尘的爸爸是急救中心的一名医生,特殊时期,常常要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上班。 班主任钟老师和数学余老师知道情况后,主动送上问候和关爱。钟老师每天晚上给孩子的外婆打一个微信视频电话,沟通交流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对孩子进行线上作业辅导。跟孩子聊聊看了什么书,帮外婆做了哪些家务劳动,老师布置的古诗是否能背诵了等……数学余老师也经常通过视频,检查孩子的假期作业,辅导孩子功课,给孩子送去关爱。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和孩子妈妈比起来,我们做得实在太少。”采访时,钟老师和余老师都同样表示。 “一对一”辅导功课 北仑派出的17位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中,大部分都已成家,他们出征前线,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孩子,老师们主动当起了这些孩子的家庭教师,一对一辅导他们的功课。 焦萍是北仑区人民医院ICU主管护师,也是第一批出征武汉的北仑医护工作者。焦萍的女儿袁紫卿今年刚上一年级,在北仑区九峰小学就读。从焦萍1月26日出发武汉至今,袁紫卿已经好多天没有见到妈妈了。 为了让出征前线的医护工作者没有后顾之忧,班主任裴学飞老师这段时间一直通过微信聊天、语音视频等形式关心着小紫卿的生活和学习。 近日,北仑区教育局党委对所有出征武汉的医护人员子女都送上了问候和祝福,还特别安排党员志愿者对孩子们进行“一对一”指导,随时为他们进行线上解惑答疑。同时还安排了心理指导教师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克服亲人不在身边的孤独和担忧。 “来我们家一起吃饭吧” 在这非常时期,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积极开展“关爱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居家子女”的活动,用实际行动加倍关爱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 东江校区105班唐楚迪妈妈王晓群是余姚市妇幼保健院ICU护士长,1月28日与浙江省第二批援汉医疗队员一起乘机飞往武汉。 妈妈走后,孩子被送到四明山的爷爷奶奶家。班主任朱老师时时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况,鼓励孩子学习、运动,虽然只有爷爷奶奶在身边,孩子还是能坚持每天阅读和运动。网上教学开始后,朱老师也及时与家长和孩子沟通,仔细询问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予以指点。 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东江校区204班黄韵伊妈妈也去武汉支援了,爸爸是余姚市人民医院的救护车司机,为了安全也自我隔离不能回家。 “来我们家吧!”同学范攀一家知道这事后,二话不说就把黄韵伊接到家中,两个孩子一起学习、生活,同一小区的俞辰烁一家也热情邀请黄韵伊去家里吃中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