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姚市教育系统志愿者下沉马渚镇一线。 |
 |
杨玉奇夫妻俩讨论如何上网课。 受访者供图 |
“我是党员我带头。”“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疫情发生后,余姚市教育系统内“硬核”的党员志愿者第一时间下沉,“主动请缨”奔赴乡镇社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蹲守执勤,有的还到工厂“顶岗”。大家有着共同的想法,希望在这个关键时候共克时艰,静待春暖花开。□记者 樊莹 通讯员 袁晓东 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蹲点执勤 自2月7日起,余姚教育系统前后两批20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来到马渚镇。按照分配的岗位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有的在进镇各路口卡点执勤,有的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值班。 阴冷潮湿的天气没有阻挡党员志愿者们服务的热情。在各路口卡点的检查登记处,大家认真地对出入车辆和通行人员进行信息登记、体温测量。 “为什么要拦着我,就出去散个步,时间很短的!”有一些村民没戴口罩就出了门,对于党员志愿者严防死守的行为一开始很不理解。 “这位大伯,病毒也可能通过唾液传播,一定要重视!”“阿姨,像菜市场人口密集的地方,短短十几秒就可能被感染!”大家没有气馁,再三劝导村民,最终让大家都能理解,并严格遵守规定。 隔离医学观察点蹲点任务更加严峻,被安排到这里的党员志愿者必须做好被观察对象的日常管理工作,每天2次记录他们的体温,让被观察对象安心地住下去,真正做到隔离不隔爱。 从2月20日开始,教育系统党员志愿服务队转战到梨州街道东朝街社区蹲点执勤。 抗疫战场上的“父子兵” “我去吧!”余姚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党支部全体党员纷纷上前,不计得失,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党员教师马海达就是其中一位,平日就是负责幼儿园安全管理的他,自疫情发生后,身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起来。 春节期间,马海达利用安全管理平台和教师群,及时向全体家长推送重要通知、科普相关防护知识,指导各班教师开展疫情期间心理辅导。为了不让疫情防控有漏洞,在幼儿园区内部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洁和消毒工作,并且加强门禁管理,实行24小时不间断园内值班,严禁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马海达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工作外,他还拉上了目前还是浙江工商大学在读研究生的儿子,承担老家最良新村的疫情防控值守任务。这对抗“疫”父子兵,用实际担当和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教师夫妻“齐上阵”上公益网课 余姚市兰江街道教辅室下属各党组织党员教师踊跃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来自姚江中学、兰江小学、江南新城小学、街道中心幼儿园等100多名党员教师从2月2日起前往宁波吉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党员教师自发行动安装护目镜。 这个任务听起来简单,干起来却并不容易,安装过程不仅要长时间低着头,还要用很大的劲。然而进入无菌车间后,每个志愿者都积极工作,脖子累了、手因为使着太大劲红了肿了,没有一个人喊累。因为大家心里明白,多安装一个护目镜,一线医护人员的健康就多一分保障。 还有的是党员教师夫妻“齐上阵”,余姚市实验学校的党员老师杨玉奇从1月底到2月7日,每天一个半小时,通过阳明网校给九年级的孩子们上公益网课。而她的丈夫也没闲着,作为同一所学校的体育老师,正绞尽脑汁给疫情期间无法出门的孩子准备特殊的体育锻炼课程。 据悉,为做到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市教育局组建了“疫情先锋团队”,开设了余姚空中课堂线上服务。近四百名党员骨干教师主动请缨,临危受命。2月11日开始,全市有10万余名中小学生享受“空中课堂”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