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热点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3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发布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政策

公办民办同步招生!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经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做好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简称《招生通知》)。

    2020年的《招生通知》是在充分调查摸底、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出台的。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及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根据中央文件及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国统一步调,要求在2020年招生入学工作中全面落地。二是回归教育初心,减轻过重学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要求。无序的跨区域“掐尖”招生及其由此带来的“培训热”“竞赛热”,极大地加重了学生的校外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经省政府同意,去年12月,我省十四部门出台《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招生通知》是落实减负方案、回应社会关切的具体行动。三是保障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生态,缓解社会教育焦虑的要求。我省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但是,主要依赖优质生源打造所谓“名校”的现象,打乱了正常的招生秩序,破坏了教育生态,加剧了社会的教育焦虑,不利于发展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

    坚持三条原则:

    一是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原则。

    推进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

    二是坚持公办民办学校一视同仁、公平发展原则。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公办民办学校互不享有招生特权。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

    《招生通知》共5个方面17条,其中涉及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政策基本没有变化,调整规范的主要是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民办学校在审批地招生,不得跨区域抢生源。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规定。公办学校要严格按照就近入学要求按学区招收学生。民办学校在审批地范围内招生;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批设的民办学校招生范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跨市域招生。民办学校在审批地招不足的,可由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在本市域内的其他县(市、区)补招。

    各地建立统一招生平台,全面推行公民同招。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开展录取、同步注册学籍,基本流程和具体步骤由各地统一设定。各地建立统一的招生管理系统,公民同招由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全面推行无纸化入学报名,公民同招的入学信息登记、报名、录取、公布结果等整个流程均应在当地统一的招生管理系统进行。各地各学校招生报名时间不得早于5月份。

    民办学校报名超计划的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报名人数超过核定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符合条件的报名人员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核定的招生计划数全部通过电脑随机派位产生。电脑随机派位录取须有公证机构参加,全程接受社会监督,派位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具体操作规则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报名人数未超过核定的招生计划数的,一次性全部录取。未招足的民办学校补招时,如果报名人数超过补招人数的,也要实行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

    对特殊情况的招生录取方式有特别的规定。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学生可以直升。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其初中部招生名额多于小学部直升名额的,多余的名额按民办学校的招生录取规则面向审批地统一招录。艺术或体育专门学校按现行方式招生,可进行艺术或体育的术科测评,但不得组织文化科目考试,招生方案须分别报审批的教育及文化或体育等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实施。2020年开始,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停止招收各类特长生。

    各市、县(市、区)2020年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实施方案近期将会陆续出台。

    来源:教育之江

    从业者说

    “公民同招”

    构建义务教育协调发展的优良生态

    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副局长 王耀鹤 

    在民办教育40多年发展中,民办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也不断提高,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互为补充,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民办教育发展进程的加快,部分民办学校偏离正常的办学轨道,利用其办学的灵活性,集中大量公共资源,用“公办名校+”“所谓的国外名校+”等模式来运营,一定程度上侵占公共教育资源,对义务教育协调发展造成严重的冲击。

    要彻底根治这一“病态”,让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教育回归协调发展生态,必须强化“源头式”治理。我认为,在目前的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生态下,实施“公民同招”政策,主要有四个利处:有利于公民办学校同步起跑、同步发展;有利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有利于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利于民办学校的内涵发展。

    “公民同招”政策缓解社会和家长的焦虑情绪,也为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造历史机遇。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应抓住机遇,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优化布局,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对城市化进程、二胎政策和户籍新政的影响,要修正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规划,加快学校建设,加大优质资源供给,完善入学保障机制。通过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推进“一法人多校区”“教育共同体”“学校托管”“网络教学联盟”等集团化办学模式,提升区域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确保上好学、上优学。

    规范办学,营造义务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民办教育面临一个办学格局的转型期,更应在“控规模、强规范、提质量、育特色”发展思路上下功夫,进一步找准办学定位,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提升内涵品质,更好地满足老百姓多样化、差异化的教育需求。同时,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行业自律、考核评估等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和治理,使培训机构规范教学行为,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课外阵地和有益补充,共同营造义务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强化宣传,引导社会和家长树立正确的育才观。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正面宣传,科学引导社会舆论,理性地对待“择校热”“培训热”等问题,因材施教,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让教育回归理性,回归本真。

    “公民同招”将是一场“双赢”的教育革命,构建义务教育协调发展的优良生态,政府、群众、公民办学校都能从中受益,我省义务教育将开启“里程碑式”的新发展。

    互不享有招生特权

    让公民办学校教育走向公平

    华东师大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校长 陈伟忠 

    近期,全国多个省份陆续出台意见,明确“公民同招、民办学校在审批地招生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的义务教育招生新政,引起很大社会反响。笔者认为,这一轮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招生政策的调整,是全国性的统一举动,是促进学校教育公平的有力举措。

    让公民办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些区域的民办中小学普遍存在的“掐尖招生”“跨区招生”是导致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和小学生“培训热”“家教热”的始作俑者,严重扰乱幼儿园、小学的正常教育秩序,也是导致学校减负而孩子学习负担依然居高不下的直接原因。部分国有民办学校凭借知名高中优势,直接嫁接出民办初中、小学所谓的“名校”,吸引众多学生纷至沓来。这些所谓“名校”并非是学校内涵发展之产物,而是因为集聚了一批优秀学生而得“名”,“掐尖招生”、跨区域争夺生源成了部分学校发展和成名的硬道理。这种态势从小升初弥散到幼升小,直接导致不少孩子从幼儿园中班就开始消停不下来了。落实“公民同招”及民办学校审批地招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的“非教育”问题,让所有公办民办学校在生源基本相近的前提下,在 “同一起跑线”上出发,让所有学校淡定下来,专心致志抓教育而非抢生源,让名校真正实至名归。

    义务教育招生政策调整,短期看对民办学校会带来一些“阵痛”,但从长远来看绝非坏事。

    让所有家长都能“吃上定心丸”。面对招生政策调整,特别是今年即将面临孩子升学压力的家长,心中也许会有些许不安。首先,借助媒体力量,加强宣传,做好解读,让全社会对招生政策变化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和把握,防止以讹传讹。其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向全体公民办学校负责人做好政策解读,各校要做好政策宣讲,让全体教师准确把握政策要求,认识到此项改革的紧迫性和对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意义。再次,要组织好特别是关键年级的学生家长会,让家长理解政策的社会价值和实质意义,进一步端正育儿思想,增强育人认识,理性对待择校问题。最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畅通咨询渠道,尊重每一位学生家长的个体关切。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快乐地成长、成人、成才。招生政策的全面实施落地,必定极大改善中小学校内外教育生态,改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这无疑是学校和家庭所共同期待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