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雅璐 鄞州区江东中心幼儿园 作为教师,常常能听到或看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诗。难道教育仅仅是为他人作嫁衣,对自身毫无价值吗?在观看《放牛班的春天》时,笔者将视线聚焦于马修这位老师,他拥有作曲家的才能,却甘于以一位代课老师的身份终其一生,他其实才最明白教育的意义——不在于功成名就,而在于过程中的点滴。在十多年教育生涯中,我在儿童性教育方面投入较多的思考和实践,串联起来,仿佛也是一曲华彩乐章。 第一乐章 奏鸣曲:从疑惑到理解 十年前初入职场,笔者心中充满憧憬和忐忑,憧憬在属于自己班级里成为一个称职“灵魂工程师”,忐忑于面对突发状况该如何处理。 笔者带的班级是小班,面对刚入园的孩子,充分理解他们的分离焦虑,但是当一位妈妈反馈“璐璐最近不想上幼儿园,她说幼儿园里一个小男孩总是看她上厕所”时,笔者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有点羞于和男孩家长沟通。 带着疑惑翻阅资料,笔者了解到,小班幼儿刚刚进入集体生活,对性别角色还比较模糊,对与自身不同的上厕所方式产生好奇符合其年龄特点。在与璐璐妈妈沟通后,她表示理解孩子的好奇心理,但是也请老师关注小男孩,不要再出现类似行为。 事件看似解决了,但这样堵塞式的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发展。通过这个案例,笔者了解到“性教育启蒙”对学龄前孩子的重要性,但翻阅资料,却发现这几乎是当时中国教育的盲点,“性教育启蒙”的乐章在笔者心中奏响,但是苦于写不出合适的曲谱。 第二乐章 变奏曲:变被动为主动 工作慢慢步入了正规,在班级工作越来越游刃有余的过程中,关于如何有效开展“性教育启蒙”的命题一直在笔者心中酝酿。 搜集一切关于“性教育”的信息后,笔者发现,中国社会、家庭、学校对于儿童性教育的普及做得非常不到位,我国性教育的缺少导致犯罪案件频发,“女童保护”(设立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下的公益专项基金)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曝光性侵儿童案503起、2017年曝光性侵儿童案340起。 如果孩子受到过正规性教育,他们就会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进而拒绝侵害,求助他人。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有部分家长认为“性教育最好是顺其自然,当孩子表现出与性相关的行为时,就教育一下;没有出现类似行为,就不用教育了。”在与同事的讨论中,得知大家已慢慢体会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日常教学中因为课程缺失、缺少载体,面对性教育无所适从。 笔者认为,教育中的“顺其自然”,应该是顺应幼儿发展规律,预先了解幼儿在该年龄段可能会出现什么性心理和性发展,从而理解幼儿的行为、尊重幼儿的发展过程、顺应幼儿的成长机制。 于是,笔者改变过去那种“被动式”的性教育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帮助幼儿了解性知识,利用“认识男厕女厕的不同标记”“男孩女孩互相邀请跳舞”等活动帮助他们提高性别角色意识;引导孩子们采访怀孕的老师理解“生命起源”。这样的改变是有限的,片段式的活动有它的局限性,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笔者也时常自我怀疑,这样的方式对幼儿“性教育启蒙”是有效的吗?是健康的吗?是符合孩子发展需求的吗? 在不断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明白,需要一套学习模式将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只有寻找到合适的载体,才能让更多的老师面对“性教育启蒙”有的放矢。 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从迷茫到清晰 学龄前“性教育”,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可以进行的,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绘本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幼儿阅读绘本时就会将自己的已有经验与绘本中给予的经验相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们通过绘本理解现实世界、触摸自己不熟悉的经验,扩展自己的精神世界。 笔者于是有选择地为学龄前幼儿提供“性教育启蒙书”,比如《我要上厕所》《男生女生不一样》《我是女孩,我弟弟是男孩》等绘本帮助幼儿提高性别角色意识,引导幼儿理解“男孩女孩的不同之处”;选择《呀!屁股》《小鸡鸡的故事》《乳房的故事》《小威向前冲》等绘本,支持幼儿对身体的探索,引导幼儿明白“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是重要的”;选择《妈妈生了一个蛋》《妈妈,我从哪里来》《我的弟弟出生了》等绘本支持孩子对自己生命来源的探究,引导幼儿感受“生命的诞生”;选择《邪恶的秘密》《要是陌生人摸我身体》《不要随便亲我》等绘本引导老师、家长重视预防性侵害,帮助幼儿学习“自我保护”。 寻找到合适载体后,笔者依循科学的性教育进程、观察幼儿性发展,有目的地设计教学内容,丰富生成性教育课程内容。在孩子们从好奇到了然的目光中,笔者领略了作为教育者的价值,也体会到了心中乐曲那大胆的乐思、飞快的速度和激越的情绪。 第四乐章 回旋曲:从孤立到联动 家庭,在对孩子的性教育中是不可替代的,父母的性知识水平、性道德观念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面对家长谈及性教育,笔者不再像初入职场时羞涩无措。在小班开学家长会中,请家长为小班幼儿挑选适合的绘本,请大家分享自己“为什么选择/不选择性教育绘本”,通过讨论、辩论、分析的形式让家长们了解学龄前性教育的重要性。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向家长展示性教育课程如何利用绘本展开,让家长体会幼儿在绘本中学习性知识的可行性。同时开展“性教育绘本漂流”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温情脉脉的亲子阅读中开展性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性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家庭、幼儿园必须重视的一块高地。作为幼儿园来说,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认知发展水平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生动、形象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另外,家庭对孩子的性教育也是不可替代的,学校、社会和家长一起走进“儿童性教育”、理解性教育、重视性教育,将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共同关注孩子的性教育、理解孩子的性发展行为、保护孩子的性隐私,从而进一步加强保护儿童的社会体系建设。 幼师的教育内容,就是帮助孩子进化为社会人的第一步。短短十年教育生涯,在不断探讨摸索的过程中,笔者尝试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拓宽视野,让教育之路生动有趣。所以,教师不是注定消亡的春蚕,而是一位生命的作曲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可以重塑自己,获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