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叶)4月1日下午1点,“教育创新·展望未来”七校联展活动在宁报集团传媒大厦举行,镇海中学、效实中学、宁波外国语学校、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宁波市奉化区诺德安达学校、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学而教育等,深度解读特殊时期的国际教育,34万余市民线上“围观”。 每年春暖花开之际,宁波晚报都会邀请资深教育人分享最前沿理念,已持续坚持了15年。今年受疫情影响,特别探索了线上直播形式,开展一场无接触、零距离的教育对话。 疫情对国际教育的影响如何?英语(数学)不好,能不能选择国际教育?为何国际高中如此看重中方课程?假如没能上成重点高中,再选择国际高中,这样的规划合理么?为什么不建议“小留学”? 带着各种疑惑,家长们聆听了七校相关负责人的精彩演讲。他们不仅分析了国际教育的现状,带来本地相关最新政策,还分享了新近孩子们的正能量故事。在老师们眼中,并非每个孩子都合适“国际教育”,但是如果契合,不失为提升自我、擦亮个性的重要途径。 宁波外国语学校副校长肖贵达分享了一名2019届男生的“蜕变”故事。男孩的学业成绩并不突出,也没有特别的兴趣,在宁波外国语学校AP中心学习时,他在老师的鼓励下“运营”学校的咖啡社,兴趣浓厚,最终前往瑞士念酒店管理专业。“每个孩子都是金矿,关键在于发掘。”肖副校长称。 在后续的分享中,各校负责人多次强调课程体系、教师团队、管理体系等多方面的重要性,但对家长而言,多样化的选择更需要家长谨慎科学做决定,有时候也只有尝试才能出真知。 镇海中学国际部陈军主任提到,一对双胞胎姐妹花分别就读蛟川书院高中部、镇海中学国际部,一家人在深入感受和体会不同教育模式的利弊后,最终做出了最适合孩子的选择。 效实中学国际部王薇老师也指出了家长们常有的理解误区,国际教育是逃避艰苦学习的一种选择?她认为,学习没有不辛苦的,不经过高强度的修炼,哪里会有苦尽甘来、offer收到手软的好事。无论孩子就读哪一所国际高中,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记者了解到,我市的国际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不少工薪阶层家庭孩子拓宽视野、提升视野、变成更好自己的助力。七校提供的更多信息,市民也可下载并登录甬上APP,在首页点击“教育创新·展望未来”封面图,即可收看4月1日的全程录播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