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教改一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4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希望我的学生在表达感恩时不会只说‘谢谢’ 表达赞美时不会只说‘牛掰’”

董老师的古诗词网课“火”了

正在上课的董老师 受访者供图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援助中国物资上有“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一诗,奉化武岭小学从教30年的语文老师董驻,因此开了古诗词拓展课。一开始只是在自己班里尝试,网课上线后,其他班学生慕名“蹭”课,董老师成了学生爱、家长赞的“网红”。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乌雯雯 宋明

    又是唱歌又是取名,不一样的古诗词拓展课

    从“鹅鹅鹅”“离离原上草”开始,谁家娃从小没背过几首唐诗,到了小学,语文课本中也有古诗词。单设古诗词的课堂,在奉化语文教学中有,但像董驻老师这样又是歌唱又是作对的,并不多见。

    每周三下午两点半,董驻老师的古诗词拓展课准时上线。摒弃传统课堂上一首诗从头讲到尾的套路,他的课堂按照“主题”划分,重在欣赏互动。

    眼下正是花开季节,董驻老师以梅花、桃花、杏花、海棠为主题,把名诗词集合在一起,除了欣赏还有延伸,比如去年爆款连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就出现在了董老师的课堂上,师生对唱主题曲,引得学生们疯狂点赞;比如从《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引伸到诗人林逋是奉化黄贤人,女星江疏影的名字也源自此诗,由此抛砖引玉让学生尝试用诗词取名……这样的互动不胜枚举。

    他把《红楼梦》的海棠诗社搬到课堂上

    听听典故唱唱歌,只是董老师课堂的开胃菜,主菜是让学生体味诗词之美,提高语言的感知能力。

    《红楼梦》中海棠诗社,一群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把吟诗作对当成文字游戏,这样的练习在董老师课堂上也有。“我会出个对子,让他们对对联,为降低难度,我会空出个别字词,让他们填,他们很喜欢。”董老师不仅让学生对对子,自己也时常兴起填词作诗。

    董老师说,他受到“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的启发,开设了古诗词拓展课,第一节讲的就是这句诗,眼下中国援助境外的抗疫物资上也有附赠的诗句,比如中国援日物资书“青山一道,同担云雨”,比如中国援意物资书“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等,董老师摘录下来准备再开一个主题。

    从桃花、杏花、梨花到抗疫诗句,董老师讲诗词有他的考虑。

    “因为疫情,春天到了孩子们只能宅在家里,但并不妨碍大家坐在家里欣赏春天感受美,诗人笔下的花不比真实的逊色,带入了诗人的情感,更有特色。”董老师说。

    希望学生表达赞美时不会只用“牛掰”

    自开设线上诗词拓展课后,董老师一下子火了。刚开始只在他所在的403班,后来整个年级段都来听董老师的课。

    马丽娜是董老师班里的学生,每次董老师布置完诗词课题后,都和妈妈一起寻找相关诗句。一段时间下来,妈妈发现马丽娜的诗词功底丰厚不少,有时还能出口成章。“出去玩看到个什么花,女儿随口蹦出一句诗,太开心了。”

    董老师说,他开设古诗词拓展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领会古诗词之美。

    “希望我的学生在表达感恩时不会只说‘谢谢’,表达赞美时不会只说‘牛掰’,表达情绪时不会只发表情包,而是能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董老师相信,心灵的丰富需要诗歌的滋养,他希望这堂不枯燥的拓展课,能够拉近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