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恩中学学生社会劳动获奖 |
 |
九龙湖中心学校的学生们制作咸菜。 |
3月末,中央和国务院发文,要求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同样是3月末,宁波市教育局首次发布2019年宁波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及实践基地,共有40所学校、14家企事业单位入选。 上周末,本报就宁波中小学生的家庭劳动情况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共有2941名家长参与,同时也邀请了教育界人士畅谈劳动教育。 4月2日,记者采访了首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中的5所,来看看这些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做了什么,有什么示范意义。□记者 王伟 徐叶 李臻 钟婷婷 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活动不断 同学们在田野里放飞好时光 长久的宅家学习,让很多学生开始想念校园生活。对于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的学生来说,想念校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那里有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比如三月份的“春耕节”、四月份的“茶叶节”,本来都是同学们在田野里放飞的好时光。 事实上,九龙湖中心学校的很多活动与劳动教育有关。“春耕节”活动,每个班级都会分到一块责任田,学生们和老师一起商量决定自己责任田里种植什么农作物,并参与其生长过程,在农艺课或日常空闲时间学生可以到责任田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等农作物收获了,可以在厨艺课上把它们变成美味的菜肴,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劳动的快乐。 四月份的“茶叶节”,在茶艺课上孩子们一起学着采摘茶叶,学着晾茶、炒茶,最后一起学着泡茶、品茶,感受茶叶的清香。 五月份,草莓成熟了,“草莓节”来了,孩子们最开心了,平时只能观察草莓的成长情况,“草莓节”可以到草莓棚里采摘草莓。 六月份,土豆成熟了,学校的“土豆文化节”又来了,学生们收土豆、画土豆、说土豆,最后把这些土豆变成了“红烧土豆”“酸辣土豆丝”“土豆饼”等。 九月份,学校葡萄棚里的最后一批葡萄成熟了,“葡萄节”开始了,学生进到葡萄棚里跟葡萄合影、采摘葡萄、品尝葡萄,又是开心的一天。 冬天来了,学校组织学生收陶耕园里的雪里蕻制作咸菜。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有利于学生劳动意识的养成。 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成立了劳动教育工作指导小组,校长施春芳担任组长,德育校长任副组长,每学期制定劳动教育计划,挑选劳动技能上有一定专长的教师担任劳动指导教师。通过校长激励基金等措施充分调动班主任、课任老师的劳动教育积极性。除了校内师资,学校还聘请有技术的老农担任农技辅导员;聘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对孩子们进行技术指导。 实践基地方面,学校陶耕园占地4.2亩,里面有葡萄棚、草莓棚,每个班级还有自己的试验田,可以根据季节选种不同的蔬菜。此外还有茶园,种植了绿茶和白茶,成为校内茶艺基地。 宁波市东恩中学 包粽子比赛、换灯泡竞赛、巧手编织…… 每年的劳动实践节颇受学生欢迎 每学期开学时,除了课本和学习资料,东恩中学的学生还会收到一本特别的手册——《学生孝敬父母 劳动习惯养成活动情况登记手册》,在这本手册里,同学们会记录下每个学期自己的孝敬活动,以及对应的劳动习惯养成心得。寒暑假时,还会有《暑寒假社会实践、劳动手册》。这是该校学生个人的劳动教育成长档案袋,与评价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 近年来,东恩中学相当重视学生的劳动习惯养成,并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劳动教育养成体系。2019年,该校《劳动教育塑造初中生道德品质的实践研究》课题被立项为全国十三五规划课题,说明该校在这方面的探索在全国范围内也具有前瞻性。 东恩中学副校长柯泓介绍,学校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劳动教育养成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轨同步”的劳动教育立体空间格局和劳动价值追求。 学校劳动方面,初一、初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劳动课,由专职的劳动教育老师安排定制课程,每位学生有相应的家庭劳动作业和学校的劳动作业,做到有记录,有检查,有评比。 每年六月是学校劳动实践节,开展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有包粽子比赛、换灯泡竞赛、巧手编织、SWEEP THE LAB、体艺馆排排清、家务小能手、眼疾手快-缝补大赛、能工巧匠和我爱我班等十项劳动实践项目。 家庭劳动方面,学校根据学生劳动手册及劳动作业本,及时让学生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同时要求家长进行监督。 社区劳动方面,学校团委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借助班级团支部、少先队中队为组织基础,每班都建立“活力阳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参与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学校还认领了濠河公园作为护绿养绿基地。 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根据年级高低和残疾种类不同 开出生存、生活、生命3个系列劳动课程 今年1月初,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荣吉农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全校300余名师生参与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大家在田头种了一下午的土豆。 荣吉农场是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向周边农户租借的一亩地,全校20个班级,在此有对应的责任田。其中的盲生,虽然无法单独完成种植,但他们也在老师的指导下,感受了土豆的质地,以及一些劳动工具的硬朗。 作为一所示范学校,它不仅仅被农田“拥抱”,而是与劳动教育全方位“拥抱”。 为加强特殊孩子的劳动教育,学校专门成立劳动实践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来当“小组长”,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开足开齐劳动课程,保证劳动教育课时,并在文化课中融入劳动教育理念。 课程开得有多细?根据学生年级高低和残疾种类不同,学校特别开出了生存、生活、生命三个系列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实操中,则以农场的种养殖实践为中心,学科教学、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辅助,家校合作、社区融合为补充,形成了劳动教育三级管理、网状分布的格局。 比如,学校开设有园林绿化专业,中职学生每周安排有十几节的课。从植物的种植、养护,到后期的插花、园艺,无不融入劳动教育的点滴。 目前,学校已有7个农业大棚,劳动实践教室66平方米。学校的8号楼也被专门设置为技能楼,拥有漆画、书法、美术、手工、园艺、烹饪、服装等多个功能教室,劳动场地充裕,专业设施齐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