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Hello高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4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狼勇士、专利达人、抗疫志愿者……

当年的迷茫少年 是如何逆袭的

陈劭铨当抗疫志愿者

通讯员供图

陈劭铨 通讯员供图

    站岗值班、测量体温、排查人员、发放物资……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陈劭铨毫不犹豫冲在防疫前线。作为一名抗疫志愿者,他在老家诸暨奋战一个多月。

    “我是退伍军人,更是一名学生党员,‘若有战,召必回’,我不能在组织和人民需要的时候退缩!”陈劭铨说话时掷地有声。

    鲜为人知的是,这个曾获“天狼勇士”称号的年轻人,还是一个手握多项专利的研发达人。当年的迷茫少年,是如何逆袭的近日,他向记者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邬静波

    

    少年时期 迷茫求学路

    陈劭铨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也曾迷茫。

    中考那年,是这个少年人生路上的第一次迷茫。他说:“当时我中考成绩不理想,就想到辍学。而且那个时候父亲在工作时不慎受重伤,花光家里的积蓄,我想着尽快去打工赚钱。”但是,陈劭铨的父母始终认为,再苦不会苦孩子,再穷不能穷知识,“那时,爸妈一直劝我继续上学,我才坚持了下来。”

    2015年夏天,正积极备战高考的他,突如其来地发烧生病。“原来在模拟考时,我大概到了二本线的水平,但是高考时生病,就没发挥好。”说起这句话时,陈劭铨语气里仍满是遗憾。最终,他与本科院校无缘,被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高考失利,使这个少年再次迷茫,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

    子弹迷彩 寻找奋斗目标

    高考完的假期里,陈劭铨回乡祭祖,他在老房子里偶然发现抗美援朝老兵二太公送的一枚哨子,精致的子弹壳唤醒了他儿时的从军梦。

    “这枚哨子是我儿时最宝贝的玩具。十几年过去了,弹壳早已失去了昔日光泽,但是吹出来的哨声像在提醒我们年轻一代‘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他突然意识到:“我想当兵!”

    于是,他报名应征入伍。2015年9月,他穿上迷彩服,戴上大红花,坐上开往祖国西部的火车。陈劭铨最初被分在甘肃,但有着特种兵梦想的他不甘心只当一名勤务保障人员。于是,在收到西部战区特战队员招募的通知后,他毅然前往,并在2000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西部战区特战队员。

    “操作无人机和军用电台,坦克火控计算机,手持北斗……我认识到强军梦的实现需要依托高科技,学好技术很关键,拥有信息化作战能力尤为重要。”军旅生涯不仅帮助陈劭铨度过了人生低谷,收获“天狼勇士”、“优秀义务兵”等军人荣誉,更让他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锻造了他的超强抗压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品格。

    陈劭铨说,在部队的经历让他明白,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第一是必须正直、守规矩;第二是要在规矩允许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才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目标。

    重回校园 明确努力方向

    如果说部队历练让陈劭铨开阔眼界,那么大学生活则引发他更深层次的思考。

    2017年,复学重返校园的陈劭铨,就读于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虽然告别部队生活,但他依然保有部队的作息习惯,每天观看国家新闻,关注时事政治,热爱公益活动。身为班长,他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带头改变班级懒散的学习风气,协助老师解答同学的专业课难题。

    陈劭铨说,想要在一个单位做得好,就要明白单位的运行规则,那么学校的规则就是学生手册。新生始业教育还没结束,他已经翻阅起学生手册,并仔细研读评奖评优和处分那两章。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会举行优秀学子事迹宣讲活动。大一时,陈劭铨跟所有新生一样,坐在台下,聆听榜样的力量。他深受学长事迹的鼓舞,更加明确努力的方向。“我清楚地知道,将来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要就业的、都是要走向社会的,我们都要有所特长。我觉得可以在自己的专业上下点功夫。”

    刨根问底 走上研发之路

    “我在军队服役过,大学生活节奏慢,光是上课无法满足我对知识的渴求。”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劭铨从小就对电、机械、能量等概念特别感兴趣,他开始泡在图书馆疯狂地找相关的书籍学习。

    他经常主动与任课教师交流专业知识,对于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在不断地学习和生活探索中,陈劭铨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电器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他暗自设想改进某些电器,但由于知识的匮乏,始终找不到解决方案。

    在一节普通的专业课上,他偶然发现班主任竟拥有近百项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还特地与他们分享如何申请专利。这堂课在陈劭铨心中掀起波澜,他开始找寻志同道合的同学,反复搜集专利材料。“我带着专利前期资料前往办公室跟老师交流我的想法,他当时特别激动,应该是想不到真有学生会认认真真地想要申请专利。”在老师的帮助下,热衷于钻研专业知识应用的陈劭铨正式向专利发起挑战。

    立足专业 成为专利追梦人

    “专利就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种办法或者物品等,只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想办法去解决它,这个过程就是写专利的意义和目的。”研发专利的道路固然不是一帆风顺,需要翻阅大量的文献和资料,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整个过程枯燥到想放弃。

    陈劭铨曾经历过电器火灾,导致他对低压断路器一直耿耿于怀。“因为它在一些场景不可靠,我想给它加上传感器和报警装置来确保它工作的稳定性。”低压断路器便成了陈劭铨的第一个改造物品。为确保自己的想法还没有被其他人想到,他首先要在专业网站上查找是否存在类似专利。下一步的设计和创新更是难,如何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去实现产品的设计,既要合理也要符合实际,陈劭铨反复实验,攻克难题。而整理材料环节是最困难的,需要对收集的大量资料进行筛选。“辨别资料适用性、准确性的难度太大了,毕竟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陈劭铨立足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耗费大量精力完成三项专利的申请,一种接线预警式低压断路器和一种低功耗蒸烤箱已获批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此外,另一项发明专利由于审批周期较长,目前还在实质性审查中。

    天道酬勤 如今他收获满满

    两年时间的成果积累以及专利申请经历,为陈劭铨申请新苗计划、参加挑战杯等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他积极参赛,荣获浙江省第七届职业院校“挑战杯”创新创效竞赛一等奖,浙江省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以及第十一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规划类高职高专组二等奖。同时,《基于物联网智能控制的低功耗蒸烤箱》获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新苗计划。

    备赛期间,陈劭铨不仅没有落下一门课程,还挤出时间考取电工高级证书,并亲自辅导班级其他部分同学备考电工中级证书。

    “每一种经历、每一项荣誉都是我新的起点。”面对诸多荣誉,他淡淡地说。如今,他找到一份建筑智能化工程相关的实习工作。在他看来,每一个人只要肯努力,很多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陈劭铨按照既定计划,稳扎稳打,用行动证明“只要肯努力,多转几个弯,无妨”。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