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我是小知 我传承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4月14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否?知否

    鄞州中学  彭骢

    前些日子,有幸去余姚观光旅游,便赶往王阳明故居。作为宁波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知,我也想瞻仰先贤的遗迹,沐浴一下圣人的光辉,说不定也能在块砖片瓦中探知些立身的道理。

    远远看见重重绿意中隐约露出的飞檐和灰墙,走近更觉其规模严整,气势恢宏。

    迈入瑞云楼,里面的陈设也是古色古香,饰件素雅,足见其主人的高洁风雅。堂中挂着先生的画像,上面端端正正题四个大字“吾心光明”,笔锋遒劲,似乎倾注了屋主一生奉行的坚守——知。

    “知”行合一,知否?“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阳明先生将“知行合一”作为立身之本,强调要在实践中运用已经认识的道理,做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又要以知为行,知决定行——先生一直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并谆谆教导学生们说:知是行之使,行是知之成。

    宁波是王阳明先生的故里,作为新时代的宁波人,我们应该秉持先生的理念,经世致用,知行合一,做事专注认真、务实低调,不断学习并实践新知识,将成果应用到新宁波的建设之中,弘扬宁波独特的地域文化,打造宁波人独特的精神气质,让宁波在各大城市、各个领域中脱颖而出,让这个“港通天下,书藏古今”的城市真正被人们所熟知。

    “知”难而进,知否?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所以阳明先生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不会惧怕,将失败看作过往云烟,用笑脸迎接长路漫漫坎坷无期。先生曾两次科举落第,家人朋友开导他,他倒是不以为意,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先生既已以身作则,我们更要青出之于蓝而胜于蓝。一大批宁波人背井离乡,闯荡上海滩,创业香江畔,开启了“宁波帮”的百年辉煌;在美丽宁波建设活动中,每个宁波人都敢为人先,勇于拼搏,撸起袖子使劲干,让宁波不断壮大。

    “知”书达礼,知否?出生书香门第的阳明先生才华横溢,博古通今,志存高远,十二岁时就说:“科举并非天下第一等要紧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中国乃礼仪之邦,宁波便是其中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温婉谦逊、勤劳淳朴的水乡文化镌刻在历史打磨过的每一面斑驳的马头墙上,飘荡在从乌篷船传出的每一曲悠扬的民谣里,记载在藏书阁里每一纸泛黄的书页中,温养着每个宁波人温文儒雅的血脉。

    我们这一代正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希望不久后的一天,清甜可口的猪油汤圆能香飘四海,轻松诙谐的甬剧能传唱八方,宁波文化的清雅色彩能在记载中华文化的丝绢上染一席之地,增一缕馨香。

    “知”恩图报,知否?知善知恶是良知,知恩图报是善行。阳明先生一生善于感恩:感谢父亲的栽培,立志考取状元;感谢友人的知遇之恩,为之两肋插刀;感谢朝廷的任用之恩,誓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恩能有幸福安康的生活,就广收弟子,将自己的智慧奉献给天下人。

    先生知恩图报的高尚品德流芳千古,激励着无数宁波人民心怀感恩,乐于回报。如“宁波帮”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同时,胸怀天下,感念苍生,通过公益捐赠、公共设施建设等形式来回馈家乡;宁波大学老教授叶元章97岁高龄仍坚持爱心助学,而接受他馈赠的孩子们,在他桌上留下了一封封笔迹稚嫩却工整,语句不太通顺却饱含真挚与谢意的书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