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聚焦两会时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4月2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线教育幼儿园防疫心理健康……

代表委员聚焦复学防疫

慈溪市慈吉幼儿园的老师进行复学模拟演练。受访者供图

宁波市名师、宁波二中梁莲红老师在家录制微课。资料图片

宁波市教育系统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资料图片

    4月26日,随着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重返校园,宁波市中小学全面开学复课,而紧接着高校学生也陆续返校……春天如约而至,校园充满生机。

    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复学等教育话题仍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记者 樊莹

    史习明代表: 推动在线教育 高质量发展

    老师对着电脑或手机讲课,孩子们隔屏听课,“网课”在疫情期间成了全民话题。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史习明针对火热“网课”背后的发展,提出了《关于推进我市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线上教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催化的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职业技能的改变,还对网课平台以及整个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考验。”史习明代表注意到,过去两个多月,宁波在线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比如,宁波的“甬上云校”,自2月10日推出“停课不停学”网络课程,至今累计开设课程2595节,总浏览次数超过6693万,其中非宁波用户数量约占20%。“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在疫情防控期间,面向在甬高校和社会广大市民,免费提供优质在线课程、技术支持和教学服务等,认可度也很高。

    “我所在的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在线开放课程(MOOC)建设和应用保持同类院校领先,有38门精品MOOC在全国性平台上线,选课人数已经突破70万人次,有10门课程登录‘学习强国’,有5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精品MOOC。学生对线上教育满意度达80%以上。”史习明代表说。

    尽管宁波的“互联网+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在线教育资源共享不足、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不强等差距仍然存在,亟须统筹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史习明代表为此提出五点建议,包括做好顶层规划、优化师资保障、服务地方产业、强化设施建设以及打造新型平台。

    比如,中小学可以发挥特级教师等名师效应,共同开发各学科的优质课程;职业教育可以挖掘业界能工巧匠,校企合作共建优质课程;高等学校可以发挥一流学科、专业优势,聚焦学科、专业优质课程群。建议通过学分互认、知识付费,建构区域的课程共建、共享体系,扩展优质资源的辐射面,推动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有计划地组织培训,提升教师在线课程设计、视频录制、教学组织、学习检测、学业评价等线上教学能力。通过评选和竞赛等形式启动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培育一批线上教学名师。

    陈芳代表: 防疫规定动作 一个也不能少

    幼儿园复学前后哪些工作要做到位?市人大代表、慈溪市慈吉幼儿园园长陈芳未雨绸缪,关注此事。

    “就幼儿园阶段而言,孩子年龄小,免疫力较低,应采用最严格、最保守的方案。”陈芳代表提到,3月5日,《宁波市教育系统春季开学前后防控新冠肺炎工作实施方案》出炉,事无巨细地对可能遇到的防控问题进行了总结梳理,并建立健全规范化流程。从环境到物质、从制度到做法都提出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要求和措施。

    而在此基础上,关注四川、江苏等地已经开学的幼儿园,在严格疫情防控和关注儿童教育之间所积累的有价值的经验。

    比如,加强健康排查,最大程度确保入园的每一位儿童都是健康的;环境全面消毒和检查;每日4测,在入园、进班、餐前、午睡等环节对孩子进行体温测量并登记,把好健康防疫每一道关口;开园第一周每天开展即时教研,讨论当天典型问题及应对措施,并及时调整;加强防疫教育,增强幼儿间保持距离和勤洗手的自觉性;灵活安排活动时间,避免聚集;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室内通风开窗等。

    “对幼儿园小朋友来说,随时随地间隔一米,避免亲密接触,这是不大可能的。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好朋友。因此,防疫工作上,重点在预防班与班之间交叉感染。”陈芳代表认同的做法是,班与班日程错开,保证公共区域在一个时间段只有一个班使用,使用公共空间后,及时手部清洗、场地消毒。让孩子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同时防疫规定动作,一个也不能少。

    “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疫情带来苦难,也带来成长契机,幼儿园会把这期间人生观、健康生活的态度,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孩子。”陈芳说。

    张华委员: 有针对性地开展 心理援助

    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四处处长张华提出,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及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社会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亟须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为此,他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筑牢全社会共同抗疫心理防线的建议》。

    “心身同治”是宁波“战疫”的一大亮点,宁波经验得到了一致好评。但目前,疫情造成社会群体普遍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包括前期一些重点人群,现在有些企业主、收入困难群体、基层干部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需要进一步筑牢全社会共同抗疫的心理防线。

    张华委员说:“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份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援鄂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低于全国常模水平。而市心理卫生协会根据前期工作也认为,疫情直接导致的心理问题重点人群至少包括,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一线医护人员、其他疾病病情被耽搁人员、入境隔离人员等。”

    “我建议,要启动重点人群心理援助项目,将心理测试项目纳入全民健康体检,推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常态化。建议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纳入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探索将心理咨询持证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纳入全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壮大我市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将常见心理疾病逐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探索将抑郁症及失眠障碍纳入慢病管理。” 张华委员表示。

    这份建议中,他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议通过实施心理辅导助力“复学”计划,缓解广大学生长期“宅”家产生的心理问题。这一块宁波已经先行一步,做了很多工作。应继续向广大学生提供帮助睡眠、克制网瘾、减轻肥胖等各种心理健康服务的资源渠道。另外,有针对性地开展抑郁、焦虑、网瘾等心理测评,加强综合分析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