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臻 通讯员 张晓雁)近日,宁波工程学院师生参与的空间项目“极光计划”的成果被《自然》子刊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署名作者包含两名该校学生——电信学院的俞建东和车岳鹏。他们如何用心血、汗水给学校、老师和自己迎来了如此高光时刻呢? 极光计划是一个基于立方星的新型X射线探测器,可以有效测量X射线偏振。极光探测器由嵌入式系统控制,由于该校在嵌入式系统上的经验和积累,被清华大学的同事邀请参与了系统的开发和调试工作。 2017年9月,宁波工程学院安鹏教授领衔的人工智能创新团队中俞建东、车岳鹏两位同学被指派到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分别进行了为期一年和半年的联合开发与调试。 “我们团队有将近30名学生,是按照研究生的模式在培养本科生,大家做科研的时候,经常废寝忘食。除了指派到清华的两个同学外,还有10位同学也参与了研究。”安鹏介绍道。 在收到探测数据后,俞建东、车岳鹏与清华、中科院等单位的同事一起合作撰写、发表论文。论文报道了“极光计划”的最新成果:“极光计划”配备的X射线偏振探测器在卫星上经过1年的观测,探测到来自蟹状星云及脉冲星的软X射线偏振信号,并首次发现了脉冲星自转突变和恢复过程中X射线偏振信号的变化,说明在此过程中脉冲星磁场发生了变化。这一探测结果也标志着,由于技术困难停滞了40多年的天文软X射线偏振探测窗口重新开启,而关于蟹状星云脉冲星自转变化物理过程的意外发现,也说明了这个新窗口的重要性。 “极光计划”负责人冯骅是清华大学天文系教授、工物系兼职教授,他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极光计划”搭载在天仪研究院的“铜川一号”立方星上,此星还装载了宁波工程学院学生参与的项目——“天格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