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万里学院 核心办学指标取得 跨越式增长和历史性突破 2019年,浙江万里学院围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以“十三五”规划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产科教融合为重要途径,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国际化办学,办学影响力、招生吸引力、毕业生竞争力不断增强,很多核心办学指标取得跨越式增长和历史性突破,国内权威机构(软科、武书连、校友会)平均排名较上一年上升15位。 2019年,该校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高。其中,招生吸引力大为提高,省内外招生录取位次不断提高,省内普通类统一高考录取平均分558、高出二段线62分;最低分539、高出二段线44分;居全省24所同类高校第6位;省外多名一本线上考生报考并录取,多个省份录取最低分在全省同类高校中位列第一。 此外,在学科竞赛力方面,获得省级以上入围奖项245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该校5年内学科竞赛获奖总成绩位于全国1243所本科院校中第322位,较上一年提升105个位序。 2019年度,学校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7项。首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优青”项目。高层次学术专著和论文共计141篇,同比增长30.5%。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项。 2019年度,发明专利授权30项(其中国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6个),同比增长11.1%。“浙江万里学院中东欧研究中心”入选省重点培育智库;民政部“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落户学校;宁海生物种业研究院列入浙江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学校引进博士45名、硕士11名,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1名教师获得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并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实现历史新突破。 三大办学特色更彰显。其中,形成“一年级启蒙课程、二年级知识课程、三年级实训课程、四年级实战课程”的“四年一贯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018该校国际化办学在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排名第4位;2019年在“中国大学国际化竞争力评级500强”中学校位列排行榜120位,同比上升43位。汉堡校区自启用以来进展迅速,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一行考察调研汉堡校区,见证新校舍揭牌,对校区建设表示高度肯定。牵头全国(宁波)文化创意产教合作联盟,新增宁波文化创意学院、宁波万里东软数字产业学院、“一带一路”语言学院等3个行业特色学院。 宁波工程学院 加快建设“两院一园” 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作为应用型大学,2019年初,宁波工程学院确定全力打赢申硕、审核评估整改、产教融合内涵建设为学校的三大攻坚战,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展,推向新的高度。 学校的学科建设成效显著。2019年主要针对申硕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其中机械、材料化工、土木水利与工程管理4个学科达到申报硕士点的条件;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6个浙江省一流B类学科建设通过中期验收;完成7个宁波市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度建设计划;省级院士工作站考核优秀,通过年度国家认证。 人才培养方面,2019年学生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组织的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该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排名列全省第2,创历史新高;2019届毕业生有434人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录取率12.39%,创历史新高;毕业生深受地方用人单位欢迎,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7.6%。 2019年学校科研水平稳中有升。立项纵向项目168项,2019年获批4项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新增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智慧交通与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发表学术论文298篇。 令人自豪的是,2019年学校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牵手李泽湘教授团队,市政府投入4.6亿的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宁波智能技术学院、清水湾智能产业园过渡园“两院一园”落户学校翠柏校区,智能技术研究院与学校共建机器人学院,对宁波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中乌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参与宁波市重大项目工程“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通过学校产教融合六大工程中心的建设,社会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象山研究院、奉化研究院、三门研究院服务地方成效初显,横向合作项目582项。 2019年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取得较大成效。全职引进博士28人,学校自主推荐或培养的1人获得宁波市杰出人才,1人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杨为佑当选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是宁波市第一位宁波本土自主培养的外籍院士。 (下转A1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