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缤纷校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5月29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困生”重塑自信

同学们在科学课上研究土豆在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学校供图

    语文课,观察农场里的豌豆生长,写成观察日记;美术课,到农场写生;科学课,用自己种的土豆观察植物溶解;实践课,教孩子烹饪技巧……鄞州区云龙王笙舲小学,充分利用4个校园农场,玩出N种可能。同时,农场还成了该校的德育阵地,让成绩差的“学困生”重塑自信,找回学习的热情。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吴枫

    将农场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土豆咖喱饭、椒盐土豆块、土豆牛排、雀巢土豆丝……这是云龙王笙舲小学土豆节上的菜单。近日,该校学生利用劳动课的时间,收获了150多斤土豆。从3到6年级,每个班级分到了7斤沉甸甸的土豆。孩子们把土豆带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做出了一道道美味佳肴。

    眼下,王笙舲小学的农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时常能看到孩子们扛起锄头、下地除草,一派欢声笑语的场景。

    据了解,该校利用各个空地的资源,在校门口、操场、体育室旁等处开辟了四个小小农场。同学们利用社团课的时间积极参与除草、铲地、种植、养护等过程,观察记录番茄、青瓜等幼苗不同生长周期的变化,并对不同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探究。

    不仅如此,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将“农场课程”与教学相结合,让课堂走向室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四年级语文课的观察日记写作,老师们带领学生观察豌豆的生长,在观察过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美术老师带领学生收集校园的落叶完成树叶贴画,绘制农场的植物;科学课时,大家用自己种的土豆观察植物溶解,寻找蜗牛的踪迹;综合实践课上,老师们执教《学做家常菜》的课程,教孩子烹饪知识。

    “学困生”在劳动中重塑自信

    云龙王笙舲小学是从2016年起大力开拓学校农场,负责社团课的王建波老师告诉记者,其实一开始,孩子们并不喜欢到农场劳作。

    “起初,学生在体验劳作时,还会觉得有点丢人,担心被人家嘲笑。但是这几年劳动教育下来,他们觉得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责任性、自信心也越来越强。看到自己的成果,他们会感到自豪。当种植失败的时候,他们会去问农民、问家人,收集资料,找到失败的原因。”王建波说。

    王建波老师还发现,很多原本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参与到种植社团后,学习热情也提高了许多。虽然在成绩上面还没有快速地体现,但是学习态度有了明显地提升。“这是因为孩子们在劳动中重新找回了自信。”

    该校四年级学生洛洛说:“原来我也能种出番茄来!劳动渐渐让我明白,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收获。”

    该校校长王洪波表示:“在这里,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种植、烹饪的技能,更是习惯培养与精神孕育,培养他们认真学习的习惯,发扬热爱劳动、坚持不懈、团结协作、懂得感恩的精神。”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