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题班会后,孩子为爸妈做了一道菜。 虞淑燕老师供图 |
班主任,一个平凡的岗位,却是孩子和班级的核心,更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纽带。班主任的态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孩子和家长的态度。在这个版块,请看班主任怎么诠释他们的“权力”。□栏目主持人 徐叶 高中生,烦恼千千万;班主任,琐事万万千。一堂德育班会课,每每翻转角色,是孩子们适应成长,家长们试着改变,还是班主任学会了放手? 一项优秀的举措,大约就是开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模式。 他们的故事 一通家长来电 “虞老师,能不能替我们联系一下他,劝劝他,不要一边听网课,一边聊天打游戏……我真是失败,外面被人尊称老总,回家孩子一句话也不愿和我说……天天宅家,不和我们说一句话,可能还是开学好,周末回来还能聊几句。” A 我的探究 德育课堂也“翻转”?敢做领跑者 受疫情影响,孩子们宅家上网课。期间,这样的电话和信息收到不少。我想过挂下电话第一时间联系当事同学,但我犹豫了。线上交流,会不会进一步激化亲子矛盾?家长或许更不敢“告状”了。 采取措施前,我先做了两项调查:宅家期间爹妈眼中的孩子,以及孩子们对“停课不停学”的看法。不出预料,亲子矛盾在“管与被管”的抗衡中不断凸显。 事实上,双方都觉得不轻松,各自承受着新的挑战和压力。孩子们在家上网学习,并非开着电脑听听网课,他们比平常更累,因为需要整理海量信息;家长们既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还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新情况,身心俱疲。 读高中住校后,很多学生不再有机会与父母朝夕相处,重新“回家”,如何化解矛盾?我随即召开了“亲子关系 共同成长”在线班委会,鼓励班级各小组积极承办班会。 最终,一个寝室主动报名,组织了《疫情之下 不负韶华》主题班会。准备期间,学生们自发做了很多工作。而我只是问问情况,理理思路,审核一下内容。期间,我学着“隐身术”,让学生成为主角。 班会课当天,学生邀请家长参会。这堂课上,亲子之间不仅进行了非常认真的对话,还为和睦相处提出了很多意见,比如制定家庭时间表、居家健身计划等。最后还“留”了个作业:向爸妈学做一道菜,为爸妈做一道菜。 那个周末,不少父母在家长群里骄傲地晒出自家娃的作品。我们互相点赞,感受幸福,亲子矛盾也慢慢化解。 班会课后,我邀请了部分学生总结经验,交换感受,他们提了非常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次线上班会的成功,让我萌生了线上系列主题班会的想法。不同阶段不同主题,虽不能返校,但有了别样的“见面”方式。这样的想法,也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于是我们约定每周日晚上“不见不散”! B 他们的故事 一条任课教师留言 “虞老师,这是你们班(学生)最近上交作业的情况和作业质量反馈,情况不是很好。个别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我已单独联系过,表面是答应(改)了,但实际情况依旧不乐观……” 我的探究 德育课堂可“翻转”,甘做陪跑者 任课老师来“告状”,我意识到自己工作有疏忽。虽然整体情况良好,但出现了个别掉队的学生。此时掉队,未来会更难。通过问卷调查,我提前了解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与诉求。 有同学提出,时间安排、错题答疑、听课效率、缺乏自律,都是问题。看到这样真实的反馈,我内心反而笃定了些,把情况反馈给团支书,他们确定新一期班会的主题:学习、自律、责任。 又有几个寝室主动报名,“胜出者”召开了《“停课不停学”的我们》主题班会。他们在网上查了不少资料,搜集了不少线上学习法、“学霸”笔记,还邀请任课老师连麦,讲讲近期学习的策略。作为“列席”,有家长还边听边记笔记。 为什么会选这个寝室来承办?因为里头有好几个“被告状”的家伙。此中深意不知他们体会了没:主动组织一次解决自身问题的班会,是否更有意义? 我在悄悄观察,这次的准备工作,他们确定了明显的工作流程:主题与目标——分工与落实——沟通与修正——总结与反思。我很高兴,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配角”。班会课最后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孩子们在屏幕上打了一行字,“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还努力,我们还在等什么?”的确,学习是辛苦且有意义的历程,有了伙伴的鼓励,家长的陪伴,老师的指导,才会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而班主任能做的就是,一个也不能少。 他们的故事 C 一张学生的纸条 “虞老师,我知道自己最近考得不好,你要找我谈话了。最好不要当面谈话,也别联系我妈妈。妈妈只会说我不努力,我已经知道了,可也来不及了。我有时候坐在教室里听不懂,自己也着急,现在后悔有点晚了……” 我的探究 德育课堂要“翻转”!愿做助跑者 复课两周后,一张小纸条“躺”在我办公桌上,很醒目。我很理解学生的焦虑和矛盾,于是悄悄在他作业里夹了张纸条:“那我等你来找我吧!”为什么返校复学后孩子心中新添数重压力?我仔细考虑了下,大约有二。一是模式切换带来的焦虑;二是面临考试、升学等客观问题带来的压力。更有甚者,老问题还没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忙又茫。 这一次,我直接把问题扔给班干部,鼓励他们去发现问题,探究并解决问题。团支书立马行动,线下召开了班委开会,共同制定本次班会主题:心理健康、正视压力。 还是由一个寝室的学生承办,确定了《怎么与“压力”做朋友》的主题班会。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各自讲述复课后的想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压力,并分享特有的解压方式。 或许,他们就需要这样的一个窗口,恰当表达和自我调适,有助于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引导他们摆正心态。我总是想,孩子们需要适当的压力,用来助推自己;也需要科学方法去释放压力,学会与压力做朋友。 我的角色再一次发生变化,从领跑者,到陪跑者再到助跑者,我学会了“忌口术”。这次班会中,我只是个“与会者”,坐在一旁,听他们说话。 班主任说 教师在线隐身 学生翻转上线 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 虞淑燕 放手并非不管,隐身可不是离线。 “翻转”课堂,贵在把时间、空间、问题设计的权利、个性与创造还给学生。“翻转”的不仅是形式,从线上到线下,从宅家到返校,从关注学生学习到心理建设。“翻转”的也不仅仅是内容,特殊时期,德育课一直在延续。“敬畏与生命”“责任与奉献”“自律与成长”,关注学生自身发展需求。 “翻转”,还是一种德育教育理念。学生“翻转”了,主题班会提高了学生价值认知、责任担当,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受教育者为“主动”学习者;班主任“翻转”了,角色转变,换位思考,放下了权威的“架子”,由台前转向了幕后,更多让孩子们自己来;家长也“翻转”了,从育人工作的“配合者”变成了积极“参与者”,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建“学习型家庭”。 如今,教室里又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很快适应了校园生活。他们在复课后年段适应性考试中,也取得了不错成绩,我很欣慰。回忆起宅家网课期间的各种小插曲和状况,感恩和感动依旧:真好,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让彼此成长的特殊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