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家长帮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6月1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妈妈,我害怕”如何应对儿童恐惧?

情感如洪水,宜疏不宜堵
家长要鼓励孩子讲述他的害怕情绪
同时认真倾听有利于孩子成长

    家长帮

    孩子在年幼时会遇到很多引起害怕的事情,缺乏经验的他们会感到危险,自然而然地产生害怕情绪。其实,对于危险事物的害怕,是一种适应性的保护自己的本能反应,对孩子的生存是有益的,但过分的害怕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就需要加以处理。

    关键词:

    幼儿 害怕 干预

    晚上带5岁的女儿一起去散步,走到楼梯时,她突然说:“妈妈,我好害怕,我怕黑!”环顾灯火明亮的楼梯,我不以为然地回答:“有什么好怕的?灯这么亮,一点也不黑,而且爸妈都在这儿,更不用怕。”走到小区她还在絮絮叨叨地说怕黑,怕蛇从草丛地钻出来,我认为她是在没事找事。倒是她爸爸回答一句:“别担心,爸爸会保护你,把蛇打跑的。”“耶!爸爸最厉害!”把我撇在一边,爷俩相亲相爱地手拉手走了。

    事后回想最近一段时间,溪溪说害怕的频率有点高,而且还有上升趋势。比如晚上做了一个很可怕的梦:她一个人在黑漆漆的树林,有一个三个脑袋六个眼睛的妖怪,大声叫妈妈,但是妈妈不理她。再回想我的处理方法,好像有点简单直接粗暴,差不多都是“不用害怕,世上根本就没有妖怪”等之类的回答,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感受,难怪溪溪越来越害怕。

    害怕即恐惧,是人类最原始的情绪之一,是一种适应性的保护自己的本能反应,对孩子的生存是有益的,过分的恐惧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就需要加以处理。对于幼儿来说,很多时候一些内心的感受很难用语言表达,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宣泄,绘画就是一个种比较合适的方法。

    于是,在一个双休日的下午,我们先一起聊聊天,慢慢把话题聊到害怕上,告诉她妈妈也有害怕的东西,她很惊讶,一直认为成人是不会害怕的。于是我鼓励她,把所有害怕的东西画出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任由她尽情地画,画了一张又一张,有像蜈蚣又像蛇的妖怪,一只张开大嘴的鹅,黑乎乎的画纸上几个闪光的白点,还有闪电等。我推断出,溪溪害怕的东西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鹅、蛇等动物;二是怕黑,以及想象出来的鬼怪;三是自然现象,比如打雷、闪电。于是,战胜“害怕”的战役打响!

    可怕的大白鹅 ——躲开是个好方法

    对于溪溪为什么会怕鹅,我完全理解。去年暑假回农村老家,溪溪在村口玩耍时被邻居家一只大白鹅追着啄,吓得边跑边哭,从此以后看见鹅就害怕。拿着这幅画我深有同感地说:“这只鹅看起来很可怕,跟老家的那只挺像的。”溪溪不住地点头表示赞成,并且说她告诉小朋友她怕鹅时,有的小朋友还嘲笑她,说她是胆小鬼,连鹅都怕。

    我跟她解释,鹅大部分时候都是比较温顺的,但偶尔也会啄人,真要是被啄到会很疼,所以害怕鹅是很正常的,就像有人害怕狗一样。如果被狗咬过,就更怕狗了,而且有的大狗看起来就很凶,妈妈看见了也害怕。当我们遇到觉得危险或者害怕的事物,我们需要的不是逞能,而是赶紧跑,躲到爸爸妈妈身边,保护好自己,这才是正确的做法。溪溪认真地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看不见的“鬼”

    ——法力无边的魔法棒

    溪溪怕“鬼”是我很难想象的,我小时候经常听村子里老人讲各种鬼故事,从小怕到大,为了避免女儿有类似不愉快的经历,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刻意避开“鬼”一类的词语,也从来没有跟她讲过鬼怪故事。她是从哪儿知道“鬼”呢?仔细询问后得知,是从动画片中看来的,小朋友看动画片很容易代入,音乐和氛围的渲染让人身临其境,加上幼儿阶段,他们很容易将想象与现实混淆,于是“鬼”这个可怕的生物就出现在幼儿的世界里,黑暗的环境更容易滋生无限的想象,怕黑怕鬼就在所难免。

    既然害怕是从想象中来,就让它从想象中回去。溪溪很喜欢《巴拉巴拉小魔仙》,对里面的魔法棒更是情有独钟,有了它可以战胜一切妖魔鬼怪。于是我带着溪溪去商场买来魔法棒,睡觉时放在她的床边,晚上外出时带着,有了法力无边的魔法棒,任何鬼怪都难以现形。

    可怕的雷电

    ——科学武器战胜它

    溪溪怕打雷闪电以及放鞭炮等一切响声比较大的事物,我觉得我有责任,她小时候我怕她害怕,一遇到打雷放鞭炮,我就会捂住她的耳朵,把她搂在怀里,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不良的强化:打雷、放鞭炮——捂耳朵——躲妈妈怀里——害怕。怎么办?先科普吧。

    我买了几本关于雷电知识的少儿科普读物,来一个亲子阅读,雷雨天气不要站在大树底下,也不要站在高处,还知道了避雷针的用处。这世上没有可怕的东西,只有缺乏认识的东西。看来一些常见的知识需要给孩子讲一讲,不要觉得她小、不理解。其实当幼儿看见常见的自然现象时,内心可能会产生害怕情绪,日常生活中要多给幼儿讲解身边常见的现象,并给予实时的解释和引导,让她不会因为不了解而盲目害怕。

    情感如洪水,宜疏不宜堵。情感宣泄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鼓励他讲述他的害怕情绪。同时,家长一定认真倾听,被倾听者理解这种经历,会带给倾述者极大的满足感,积极的倾听还能够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温暖的亲密关系,有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

    作者 朱竹林

    宁波外事学校教师,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研究生,两娃的妈。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