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校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6月2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划船捧得全国桂冠、登上央视为家乡代言……

鄞州王笙舲小学打造“龙舟文化”校园特色

赛艇基地激烈的训练场面。记者 胡龙召 摄

非遗传承人介绍龙舟制作工艺。 记者 胡龙召 摄

    清清江水龙舟荡,端午佳节又来到。近日,在“中国龙舟文化之乡”鄞州区云龙镇,王笙舲小学皮划艇队的学生和镇上龙舟队的村民都在忙着划船,校园里的学生则忙着做香囊、包粽子、绘龙舟,节日氛围十分浓厚。

    龙舟文化是云龙镇的地域特色,也是王笙舲小学的校园文化特色。近年来,学校通过发扬龙舟精神激发师生在教学上奋勇争先。如今,同舟共济、顽强拼搏的竞渡精神,已经流淌在孩子们的血液里。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吴枫

    心怀龙舟梦 从皮划艇练起

    “加油!加油!爸爸加油!”端午临近,云龙镇上的龙舟比赛蓄势待发,每个行政村龙舟队的队员都在抓紧时间练习。晚上,徐豪杰到云龙镇政府前面的河道上,为正在训练的爸爸加油助威。随后,自己又划到另一处僻静地,在妈妈的陪伴下开始划着皮划艇训练。

    徐豪杰是云龙镇王笙舲小学五年级学生,去年,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学校皮划艇队队员。小小年纪的他,因为长期练习,手上已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因为疫情,学校的皮划课程训练暂停了,但徐豪杰从未想过放弃训练。“像徐豪杰这样自己训练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好像商量好了似的,都自发买了皮划艇,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有些同学还相约周末一起去河道上练习。”该校体育老师陈钢说,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在这些孩子心中,早已种下一颗吃苦耐劳和奋发向前的种子。

    “我也好想去参加比赛啊!等我长大了也要像爸爸一样,成为云龙龙舟队的骄傲。现在我要练好皮划艇,多拿几个奖回来。”从小看着爸爸划龙舟的徐豪杰,和身边的其他孩子一样,很喜欢在水上划船的感觉。说起自己的梦想,12岁小男孩看着学校门口的河道,目光坚定。

    成立皮划艇社团 从小培养“种子选手”

    事实上,像徐豪杰这样心怀“龙舟梦”的孩子不在少数。2019年4月,王笙舲小学与云龙赛艇基地达成合作,成立皮划艇社团,成为该校拓展课程中的一门独特项目。作为第一个获鄞州区体育局批准的挂牌水上项目训练基地的小学,该校在校内精心挑选了30名“种子选手”,并邀请云龙籍伦敦奥运会冠军黄成作为校队顾问,由世界皮划艇冠军王博教练及团队成员亲自执教。

    说起成立皮划艇队的原因,该校校长王洪波解释:“近些年,龙舟竞渡已经发展成众多年轻群体喜爱的竞技性运动。如何更好地传承千年的龙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学校一直在探索。因为小学生还没到可以划龙舟的年龄,所以我们选择了皮划艇项目,从小培养百舸争流的竞技精神。”

    教练的精心指导,孩子们的刻苦训练,加上学校多次出资让选手们参加全国性赛事,这些乡镇孩子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去年端午节,该校皮划艇队受邀参加云龙镇端午龙舟文化节开幕表演,受到一致好评。同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皮划艇年度总决赛中,李开心同学在小学女子单人皮划艇项目中摘得桂冠,徐特和徐豪杰分获小学男子单人皮划艇二三名,其他六位同学也名列前茅。

    做香囊、包粽子、造龙舟 非遗进学堂

    河道赛场上,大家团结协作、力争上游的场面热闹激烈。回到校园里,端午氛围也十分浓厚。

    6月18日,王笙舲小学邀请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渔)船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朱志友,以及香囊包制作的代表性传承人周管芬,开展活态传承授课活动。其中,朱志友带来的长92厘米、宽15厘米的龙舟模型,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朱志友根据模型,给孩子们介绍龙舟的特点、历史,带领四年级学生体验龙舟制作过程。美工刀刷刷刷,胶水粘粘粘……孩子们拿着画笔,给龙舟添上绿桨、黄身,格外认真。

    自6月3日起,该校举行了一系列以“五月初五庆端午,童心汇聚敬传统”为主题的端午民俗活动,而“非遗进学堂”就是其中一项。此次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比如一二年级做香囊、包粽子,三四年级绘龙舟、造龙舟,五六年级开展主题征文和讲屈原故事比赛等。一只只艾香四溢的香囊从孩子们手中诞生,悬挂在校园里;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赛龙舟图,又再现了云龙赛龙舟时千帆竞渡的壮观场面。

    在此次活动中,孩子们人人动手参与,通过亲手制作、亲笔书画的方式了解端午,用心体验端午节对家乡所蕴含的深远意义。

    登上央视大舞台 为家乡代言

    自2016年起,王笙舲小学就致力将“龙舟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特色,探究“古镇龙舟”校本课程。课堂上,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探寻云龙镇历史,寻找文化印记,让学生通过校本课程,了解家乡传统民俗,通过自身努力为家乡代言。

    去年9月,王笙舲小学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看我72变”节目,这所坐落于鄞南乡镇小学迎来了“高光时刻”。

    节目中,9位家长和学生完成了一场激烈的龙舟和皮划艇竞渡“比赛”,最终获得了94分的好成绩,得到了央视评委们的赞誉。为了圆满完成这场演出,团队经历了2个多月刻苦的训练。而此次演出道具的制作全部由师生手工完成,大到6米长、3米高的水幕,小到舟艇制作、背景绘画,无不体现了该校师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我在大家身上看到了同舟共济、顽强拼搏的龙舟精神。”王洪波很欣慰,当初不太被人理解的想法,正在一步一步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四年来,学校特色教育鲜明,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先后获得“全国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优秀乡村少年宫学校”“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宁波市文明校园”和“宁波市5A级平安学校”等十几项荣誉称号。同时,学校体艺特色颇有成效,培养了一批省市级的乒乓健儿,获得浙江省乒乓球特色学校的荣誉称号。学校还将油画特色课程与古镇元素结合,去年6月,80余幅学生油画作品在宁波市李元摄影艺术馆展出,引起强烈反响。

    “我希望通过发扬龙舟精神,在历史和现实的交融中重塑学校的精神图腾,激励师生们在工作和学习上同心协力,激流勇进!正如校训里说的那样:改变,成就更好的自己。”王洪波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报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Copyright(C) 2001-201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报集团职业道德监督投诉电话:87654321 宁网广告(13819807679)
技术支持: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