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文教学研讨课。 通讯员供图 |
“现在我儿子已经养成看新闻的习惯。” “原来拿到书三分钟肯定睡着,现在像变了个人似的。” “6年前邬老师是我女儿的语文老师,我很幸运,现在她又成为我儿子的老师。” 扎着干练精神的马尾辫,一身素练时尚的套装,走在路上飒飒成风却不失知性优雅。她是宁海县金阳小学副校长、语文老师邬晓耀。在家长眼中,她总是神采飞扬,朝气蓬勃,是具有神奇“魔法”的老师。今年6月份,她被评为宁波市名教师,家长们纷纷点赞,称“实至名归”。□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王小飞 “听邬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 读高中的姐姐这样对弟弟说 邬晓耀是从四年级开始接手406班。上学期因为受伤,她在家休养了很长一段时间。满打满算,这个班级她只教了4个月。时间虽短,却因为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让天天陪娃上网课的家长们对她有了深入了解。“她上课很有趣,很难开小差”“我儿子上课时,我也听得津津有味” ,这些都是家长们对她的评价。 疫情期间,邬晓耀要求学生每天早上观看央视的《朝闻天下》。从学习提炼新闻关键词到讲新闻评论新闻,学生的视野逐渐开阔了,思维和表达能力也逐步得到提升。 “我儿子变化真的非常大,疫情发生后,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朝闻天下》,边看边做新闻摘要,完成每日打卡。现在,他已经习惯看新闻、听广播了。”说起自己孩子的变化,卢家涛的妈妈有很多话想说。 这个才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能跟他爸爸一起聊聊国际局势,关心当下疫情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影响。还会关心粮食安全问题、海洋环保问题,“我们三天不看新闻,接不了她的话题。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我们做家长关心时事,热爱生活。”卢家涛的妈妈感慨。 说来也巧,卢家涛有个读高中的姐姐,曾经也是邬老师的学生。卢家涛妈妈告诉记者,得益于邬老师的启蒙,女儿的语文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中考时更是以138分的高分考进心仪的高中。现在,姐姐常对弟弟说:“邬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你听她的课就是一种享受,而且很轻松,很多她说的话,永远都记得。” 以前十天半月发一篇,现在一周三四篇 “纸上微博”点燃孩子的写作激情 如果说阅读是吸收,那么写作是倾吐,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呈现。面对学生普遍害怕写作的现状,邬老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找到激活写作兴趣的新路径——撰写“纸上微博”。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课堂上、生活中的转瞬即逝的小事及时记录下来,写在练习本上。这个小本本就被称为“纸上微博”。 “纸上微博”的教学方式邬老师已经践行了9年,还出版过三本学生作品集。邬老师没有强制学生一定要写,尊重个人意愿。她用积分制、小礼物激励学生,“点燃”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即使邬老师公出,学生也会按时把她们的“微博”作品放在办公桌上。回来后,桌子上的小本子堆积如山。 学生觉得,“写作不是痛苦,而是享受”,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刘承果的妈妈吐槽自己的孩子,“看书靠逼,书拿起来三分钟就睡着了,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催眠药一样的。写作文就是记流水账,一边写一边凑字数”,不过从这学期开始,他居然开始主动看书了,还尝试着写“纸上微博”,这让妈妈很讶异,“不知道邬老师用了什么魔法”。 朱海默家长说:“这一年来,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小孩子爱写作了。最开始是偶尔十天半个月发表一篇,到现在一周三四篇,孩子也是卯足了劲。为了写好一条百足虫,他会在雨天的道路里静静观察,查资料翻科普。为了写好鹦鹉,他特意养了三只虎皮鹦鹉,每天观察喂养。”通过长期积累,这些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还培养了敏锐的捕捉信息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邬老师看来,“把学生不喜欢的事儿变成了喜欢的事儿,让学生在喜欢的事儿里茁壮成长,这该是教育最美的模样。”一位与邬老师共事多年的同事评价,从邬老师班级走出去的学生,大部分不怕写作,一部分爱上写作。升入中学,学生依然会把“微博”或者散文送到母校与她分享。 上课张弛有度 被学生称为“邬尔摩斯” 只要邬老师上课,孩子们的眼睛总是格外明亮。课堂上,她张弛有度,总能让孩子们的眼睛一直追随着她。到底有什么魔法? 前阵子,进行语文考试时,寂静的教室里突然冒出一声怪叫,打破了紧张的考试氛围。全班同学不约而同抬起头,紧张又迷茫地看着邬晓耀。邬老师当时心想:“这时刻,考试最重要,不必计较和追查。可是不追查,其他孩子会不会学样?那些期盼的眼神如何交代?”于是,邬老师决定来个快刀斩乱麻,让学生主动站起来承认。 结果,教室里一片寂静,无人起立。“这就尴尬了。凭着对声源的判断,我锁定了教室后排的9个人。一个个问过去,一个个否认,而且个个斩钉截铁,脸上毫无心虚或者不安之色。这事得给学生和我自己一个台阶下。”邬老师让9个学生写下自己的判断,并且强调,“主动承认,没有责任,只要你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行。” 终于,那个学生在纸条上主动承认了。看到纸条,邬老师长吁一口气,终于“破案”了。“为了保护这个不小心也好、故意犯错也好的孩子的自尊心,我很大气地宣布:我知道是谁发出声音了,但是我不会再追究,因为她主动承认了,换作是你,你也希望老师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不对?这事翻篇了。大家抓紧考试吧。” 其他同学虽然十分好奇,但想想老师的话有道理,也就埋头抓紧考试了。事后,有学生根据这件事,写下了一篇“微博”——《邬尔摩斯》,文中写道:“不得不佩服邬尔摩斯:破了案,还保护了犯错同学的自尊心,只是没有满足吃瓜群众的好奇心!” 邬晓耀认为,父母爱子,要为之计深远;同样,老师爱学生,就要为其一生发展着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邬晓耀重视课堂教学,扎扎实实落实教学重点,但她更注重把学生带进社会这本大大的语文书,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