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挺 慈溪市龙山中学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举措,是决定、改变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这就注定了高中阶段对于高中生及其家庭的重要性。在这个阶段,学生承受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升学的压力,同学之间的竞争,父母的厚望,青春的躁动,纷至沓来,他们的身心必须承受严峻的考验。有调查表明,高三有超过20%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期对同行有所裨益。 一、我国当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中生出生在新世纪,大多为独生子女,长期生活在众多长辈的共同呵护之下,抗挫折能力较差,出现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形式上,很多高中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甚至设置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但学校和心理健康课程的任课教师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是将课程作为学生学习之余的“娱乐活动”,而课程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引导作用远未充分发挥出来。同时,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存在着空泛、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难以唤起处于高度升学压力下的高中学生的兴趣。 有些高中学校设置所谓“心理咨询室”,大多只是学校卫生室,缺乏保密性和专业性,学生即便存在心理问题也没有勇气走进去,担心自己的隐私暴露。类似的心理咨询室因为专业性的缺失反而成了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禁区”。 二、完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加大宣传 引发关注 针对当前学校、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的现状,可以开展各种宣传活动,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积极参与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宣传要体现“严肃性”和“温和性”:1.开展好校园心理健康主题文化布置,打造“健康校园”。2.通过团委学生会的建设带动学校心理健康发展,制定学校社团建设目标制度,建设适应学生兴趣特点同时符合学校发展建设要求的社团。3.提出“健康班级”建设目标和实施办法,引导良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和开展。4.扩充图书,开辟“心理健康”角。 另一方面,让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认识到,在高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部门的硬性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确保高中学校开足课时,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政府要动用各种平面媒体和网络,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室、宣传栏、家长会以及校园网等全方位普及心理健康常识,让教师、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之于生活、学习乃至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 2. 整合内容 丰富形式 合理选择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同年级的学生其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观念存在差异,根据其各年级的发展特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内容选择和课程实施上,分级、分类地设计课程目标,将实际教学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真实性和实用性。 学校或教师可设置匿名信箱,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用性。 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很难打动身心日渐成熟的高中生,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形式的丰富与创新。惟其如此,方能让学生脱下铠甲,轻松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达到调节情绪、化解问题的目的。 比如,学校可以仿照专业心理咨询室的标准配置心理辅导室(无需太大):当学生躺在舒适的沙发上,听着舒缓的音乐,自然就会卸下所有伪装,呈现出真实内心世界,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就自然提高了。 3.完善师资 日臻专业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有效疏导学生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思想压力,情感压力,还能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对于缺乏师资的高中学校,要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加大对现有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能持证上岗。 当然,也可以到高等院校招聘科班出生的专业师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经费以建设专业咨询室,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本校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疏导。同时,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正确看待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做好保密工作,让他们有勇气走进心理咨询室对教师敞开心扉,这样,可以将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4.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分工 校长、书记全面规划、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主管心理健康教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具体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务主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总务主任保证后勤采购设备,团委书记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工会主席组织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三、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高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将经历一次长期而严峻的考验。学校、教师、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协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他们成长为身心健康,思想文化过硬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