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宁波海曙区一小学因将李子柒写入期末试卷考题被家长质疑引争议。家长称作文题给出了李子柒的故事,旨在展示中国传统田园文化,最后却介绍了李子柒的粉丝数。对此,该卷出题人称所选人物都是为理想不畏艰难的典型,是正能量的鼓励。(本报今日A5版)。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命题立意和命题技巧来看,这道阅读理解题(家长误以为是作文题)当然没毛病。 该题一共提供了三段材料,分别为袁隆平、李子柒和雷海为(拿到中国诗词大会冠军的杭州外卖小哥)的事迹介绍。这道题目除了考察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概括能力,还让孩子们从以上三名人物中挑选一位,推荐为“心目中的风云人物”,并简单说出推荐理由。 生活即教育。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接受的知识就应该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应该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这个时代。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不仅包罗万象,而且与现实有着密切联系。尝试将“网红”人物引入试题,意在引导孩子不能仅仅停留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要拓宽眼界,与社会接轨。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道有关李子柒的创意题,无疑令人眼前为之一亮。 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角度来看,城堡式教育也不足取。人只有见识到了世界的广博与包罗万象,才能正确树立自己的三观。网络世界,不是阻止孩子不接触“网红”就接触不到的。堵不如疏,更应该积极开展正确的引导。世界不会因人的喜恶而改变,我们教育孩子,应该鼓励他们理解世界,然后知其恶而守其善。一味地以自己的喜恶为孩子屏蔽事物,可能会越来越狭隘。 总之,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待,该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文本概括和信息提取能力。站在更高层面审视,这道“接地气”的题目,不失为一道创意与趣味兼得的“神题”,体现了命题思维的与时俱进,这也与近年来中、高考越来越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命题思路相接轨。 基于上述考量,很多网友认为家长不应该带着老一辈的思想理念来看待现在的教育。对此,当地教育局领导也明确表示在语文期末考试卷增加课本以外的社会知识,是一种积极尝试,认为考试“除了围绕课本知识,还应该有更多的社会和生活的内容”。 肯定之余,必须指出的是,家长的质疑也并非毫无是处。 简而言之,虽然李子柒给世人展现了很多正能量,但“网红”现象本身毕竟还存在较大争议。如果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及,可以通过一些拓展介绍,让学生对其有立体认知。但在试题中,囿于诸多限制,呈现起来确实容易出现一定的片面性。尽管绝大多数学生做过了就一笑而过,但这并不能保证所有孩子都有足够“免疫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的质疑并非完全多虑。 一言以蔽之,李子柒入试题风波,家长固然不应该上纲上线,老师也不必反应过度,认为家长“无理取闹”。其实,不妨可以把家长的质疑看成是对命题者的善意提醒,在命题时尽量谨慎选材,或者在试题中适当补充几句话,防患未然。时下的热门人物进试题,只要不是哗众取宠,刻意迎合时尚,本身无可厚非。但也要有相应的前提,除了尽可能避免争议之外,内容要紧扣语言表达,要让不热衷、不喜欢甚至不了解这些人物的学生单凭对试题文字的理解及自身语言功底就能答题。 胡欣红(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