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对话校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7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美之美 成人之美

一位名校长的教育“美学”探究路

马明康校长(左二) 受访人供图

马明康校长 受访人供图

    在山水秀丽的海曙区鄞江镇,“藏”了一所被喻为“浙东地区艺术摇篮”的学校——鄞江中学。校长马明康,温文儒雅又富激情,掌舵七年,意将这所“德艺双馨”的高中推上“美”的新台阶。

    马明康的办公桌上,摆放了“成人之美,生命成全”的八字真言。这句话背后,不仅有现阶段全校师生的奋斗目标,还融入了马明康任校长近20年以来的教育理念与管理艺术。

    □记者 徐叶 通讯员 龚榴红

    工作经历

    32年从教路 感悟教学之美

    1984年,一名意气风发的青年考入了浙江师范大学政教系。那个年代的本科生,十分稀罕,但大学毕业后马明康还是毅然选择与教育结缘。

    初入职到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学工作,马明康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在长达18年的时间里,他连续多年带高三学生,培养了一批批出色的学生。在悠长的岁月里,他也充分体会到了教与学之美。

    教而优则管。2000年,马明康担任鄞州区姜山中学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马明康注重创新,在担任副校长期间就提出并实践了不少新理念,对重点高中学生德育工作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2008年,他成为鄞州区咸祥中学校长,在任三年时间里提出了“环境精致、教学精当、管理精优”的目标,让学校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尽管只在鄞州区教师进修学校担任校长两年,这段经历却给马明康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所学校有别于他一直待的高中学校,更注重对教师的专业引领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综合性问题的解决。“跳出单纯的高中看学校,接触面广,感受教育美的角度更多元。”马明康认为,这样的经历十分珍贵。

    2013年8月,马明康再次换学校,来到了美丽的鄞江中学担任校长。经过管理岗位多年的磨砺,马明康看得更远更透,对师生、对教育的热爱也从教师时期的“直截了当”转变成了更具智慧的“通盘规划”。

    格局大了,治校治学理念更成熟,但激情不减。“掌舵”鄞江中学,他在原有“以美兴校”理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全美教育”的办学思想,希望通过教职员工共同努力,一步步靠近“成人之美,生命成全”的理想目标。

    此美,美教师,美学生,也让鄞江中学更加彰显了属于自己的美学特质。

    继承创新

    从特色到特质 探究由内而外之美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与形式;而特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持续的、具有独特性的思想与品质。一字之差,相去甚远。

    鄞江中学的美,首先体现在美术特色上。30多年来,学校经历了2006年的新课改,在美术教学中尝试包班制向分层走班制转型;探索“生活化”的特色美术之路,在保持专业教育特色的同时,最大限度满足全体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在普通班开设美术选修课程,促进学生个性、艺术鉴赏能力等全面发展。

    1995年,鄞江中学就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特色高中。据统计,仅2001-2017年,鄞江中学被中国美院录取的学生就有360多名,美术特色在全省领先。

    而现阶段,马明康致力于将这种“特色”转化为“特质”。他推行多元转轨培育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与发展途径,力求让“美”成为学生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从内心讲,不希望孩子们将美和美术画等号,而是希望学生们懂得自然、生活、精神之美,让美内化为个性与能力。”马明康说。如何实现这样的转变,就要从校园生活评价标准上下功夫,从分数导向、考试导向下忽视甚至抑制美的功利主义,向重视美在高中生校园生活中独特的意义与价值转型。

    他提出,运用融、跨、创等方式,从办学理念、教育品质、校园文化和互联共享四个方面深化“美术+”,即“美术+课程”“美术+社团”“美术+环境”“美术+评价”。

    这样的深化,吸引了优质师资,也大大拓展了学生美的格局。据了解,在鄞江中学近200名教师中,有20多人是美术教师。其中,6名教师已获清华大学、中国美院硕士学位,3名教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们开设的素质拓展课,品质高、类型多、专业性强,比如线描轮廓绣、五谷画、刮画、衣上绘画等并不常见。

    鄞江中学之美,并非只有美术。近年来,学校在马校长的带领下,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办学模式,与宁波市第二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资源互通、成果共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每年有数位学生考上北体大,还诞生了一名奥运冠军。

    这所学校为十二年一贯制国际化体育特色实验学校,还是宁波市重竞技训练基地。与奥运冠军石智勇一起打篮球,感受顶尖运动员矫健之美、训练之苦,都是鄞江中学学子的特殊福利;而体育人才的其他科目,也因鄞江中学教师的教学而锦上添花。

    领导艺术

    允许迟到早退? 践行“以退为进”之美

    教育是成全孩子,让他们绽放最美好的人生。让孩子们学美、爱美、向美,“成人之美”就走好了第一步。

    在马明康看来,支撑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师团队,如果没有积极向上、团结互助、钻研业务的面貌,何以将这份“成人之美”之心传达给孩子们?

    鄞江中学地处相对偏远的海曙区鄞江镇,“是个安心读书的好地方”,却也给教师上下班,接送孩子等生活琐事造成了很大困难。“弹性”一策破解了难题。原来为了体谅教师们的日常,学校允许教师每月有几次“迟到”“早退”,虽然只是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却能让老师们完美避开交通高峰,高效地处理生活中的麻烦事。

    这样人性化的制度,是马校长带头制定的,得到了老师们热捧。“这样的规定,对老师们充满了温情和善意。”一名担任班主任的“二孩妈妈”说,感念这份像家一样的照顾,同事们往往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之中。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因此学校也“盛产”以校为家的“工作狂”。鄞江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有夜班制度,马明康带头值夜班,刚上任时工作繁忙,几乎天天晚上都在校。很多教师也有工作住校的习惯,觉得“空气好,住宿条件佳,睡眠质量超好”“上班多利索,还能多关照一下学生”。

    不少教师提到,马明康校长的治校风格是“民主又集中”,管理人性化的同时,对大家的工作要求也很高,治学十分严谨,特别注重教师的规划意识。

    在马明康的高要求下,学校结合“四育”,设计了崇德养成课程、博学发展课程、强体培育课程、尚美涵养课程,目前已有省网络课程4个,市精品课程15个。而他自己,还牵头主编了《让美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一书,阐述“全美教育”理念、体系和具体操作流程。

    “相互支持与信任,大家对我都很好。”马明康说,大部分教师本身就极富责任感,大多爱岗敬业,他们是多聪明的一个群体呀。作为校长,集思广益,努力把好学校发展方向,老师们肯定会竭尽全力给予最大支持。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