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成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7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宝宝说不 你别恼

    父母面对孩子说“不”时,大都头疼不已,其实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本文分析孩子说“不”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希望能够给家长一定的帮助。

    作者 朱竹林 

    宁波外事学校教师

    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研究生

    家有两三岁宝宝的家长,对下面三个场景,肯定不陌生。

    ——宝宝,过来吃饭了,妈妈喂。

    ——我不要妈妈喂,我要自己吃。

    半小时后,饭已经凉了,吃进嘴里的没多少,宝宝头上、脸上、衣服上沾满饭粒,洒满汤汤水水,桌子上、地上一片狼藉。见到此场景,你生气了?不,请你千万别恼!

    ——宝宝,这路不平,有小石子,还有积水,妈妈抱。

    ——我不要妈妈抱,我要自己走。

    不一会儿,就听见噗通一声,紧接着是“哇哇哇”的哭声。宝宝摔倒了,头上磕了个大包,手上、腿上都有擦伤,衣服满是水渍和污泥。

    看到此场景,你心疼了?生气了?不,请你千万别恼!

    ——妈妈,你辛苦了,我给捶捶背吧?

    ——谢谢宝宝,你真好。

    ——妈妈,这是我最喜欢的巧克力,请你吃。

    ——谢谢宝宝,你真好。

    遇到此场景,你觉得温暖又贴心,之前他让你火冒三丈的时候你都忽略了。

    既可以是魔头,也可以是暖宝

    为什么宝宝会一体两面?

    很多家长会困惑: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乖巧得让人意外,有时候调皮得让人火冒三丈?两三岁宝宝素有小魔头之称,让家长头疼不已,似乎凡事都想和父母作对。最突出的表现包括:“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是有原因的。

    一是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开始掌握“我”这个代名词,这是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进展。

    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中心性”比较突出,时时事事想到“我”,而且只能想到“我”,不能考虑到他人。因此,孩子一反过去安静、听话,而呈现个性心理的“自我”发展时期的特征,表现十分任性、霸道、自私,同伴之间为争抢玩具打架哭闹的事常有发生,并且力图摆脱父母的约束,似乎不说“不”就不能体现出“我”。特别在2岁左右,有一段时间闹“独立”,挂在嘴边的话是“我自己……”“这是我的……”“就不……!”这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无经验的父母常对此感到手足无措,甚至觉得孩子“太坏”,其实他们只是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他们一点儿也不坏,一点儿也没有折磨妈妈、蛮不讲理的意思。

    二是孩子焦虑,缺乏安全感。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孩子凡事都想自己去尝试一下,父母觉得有危险想阻止,但怎么讲孩子都不听,固执得不行,好像他很有自信,很有能力去完成一样,其实全然不是那回事,而且刚好相反。两三岁的孩子,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因为他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怕爸爸妈妈不喜欢他、不要他,甚至在他的生理发展上,也表现出他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时还尿床。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处处依赖父母,一方面却又想体现自己的“独立性”,展示“我”的能力,处在一种矛盾的情绪中,而他又无法控制自己这种矛盾的情绪,所以,每天他都在“水深火热”之中,焦虑、烦躁在所难免。

    如何管教两三岁的宝宝?

    理解孩子行为,掌握些小技巧

    这个阶段,父母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孩子情绪不安、脾气不好、执拗、任性、对人不友好等性格特点。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

    对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第一,理解孩子的行为。

    孩子很多“坏”行为,其实是他探索、学习的求知行为。孩子要求自己吃饭,吃得满地都是,这是因为他手部的小肌肉还没有发育好,精确度不高,不能很好地控制勺子,慢慢地多锻炼几次,肯定会一次比一次好。不要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否则,等他上小学时你可能还在为需要给孩子喂饭而苦恼。再比如,你教孩子搭积木,他却偏要推到你的成品,而不肯跟你学。这可能是因为他对积木倒塌的现象更感兴趣,他在琢磨推与倒的关系。

    第二,做好常规工作。

    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不要处处限制孩子的行为,这不许玩那不许碰,限制过多,孩子发脾气的几率也大大增多。还有,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饿了、渴了、累了、困了、闷了,孩子就容易发脾气,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你要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决定了事情不要轻易改变,吃饭就是吃饭,不吃就饿着,“宝宝再吃一口,吃一口妈妈就给你买一个小兔子”“宝宝你现在去睡觉,妈妈就给你吃巧克力”之类的话最好不要讲,不要养成跟孩子谈条件、讨价还价的习惯,该怎样就怎样,尤其是重大事情不可以让步。

    第三,掌握一些小技巧。

    比如给孩子缓冲的时间,不要一下子就要求孩子马上做到。孩子看电视看得正兴起,时间到马上停止,肯定会哭闹起来,想像一下你打游戏打得正起劲的时间让你立刻停止是何感受。你可以提前跟孩子约定好只看15分钟,10分钟后提醒孩子,13分钟时再提醒一次,再过2分钟就要停电视,孩子有了心理准备,关电视就不会有很激烈的反抗行为。你也可以灵活一点,不拘泥于15分钟,等一个节目结束再关电视,当然,也提前说好,等这个节目结束就不看了,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绕开硬碰硬的问题:现在上床去睡觉好不好?得到的答案肯定是“不好”,你可以换个问法,“咱们到床上是听妈妈讲故事,还是你自己看故事书?”不管他选择哪一种,你的目的都达到了。

    最后,放松你自己。

    记住,你是正常人,你也会很累、很烦,当你自己太累、太困、太饿时,你也会和孩子一样,容易发脾气。就像对待孩子一样,在预计你自己要进入“坏情绪”之前,好好善待你自己一下,比如找人人帮忙带孩子,一天、半天、或者一两个小时,自己去逛逛街,做做美容,或者看一场电影,读一本小说,放松心情。等你的坏情绪释放以后,你会明白孩子不是你的敌人,他不是故意要和你作对,而是他处于身心不稳定的状态。他的日常生活起居,都要我们多费精力,多花心思来处理。接受他在这个年龄,最大的情绪发泄对象是爸爸妈妈的事实。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