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7月10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谈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滑琳琳 象山县林海幼儿园

    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幼小衔接阶段尤为重要,可发展和巩固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与应用;扩展幼儿艺术领域的发展等。绘本,这个大班幼儿最重要的读物,已逐渐成为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前阅读活动的重要“载体”。但是,很多教师对于绘本的选择、阅读活动开展的形式、如何提升幼儿前阅读核心经验等问题都缺乏思考,在开展前阅读活动中也出现了因过分关注整体画面,而忽略了内容中所隐藏的知识和经验等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以下方面对大班前阅读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索。

    一、抓细节,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在绘本教学活动中,除分析幼儿在核心经验上的学习过程以外,还需要关注幼儿学习表现和学习机会,并思考哪些学习表现和学习机会对于幼儿而言有困难,遇到困难的表现以及困难存在的原因。哪些学习表现和学习机会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根据幼儿回答的准确性和学习机会的难易度,具体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1.引趣——启阅读想象之门

    幼儿对绘本的阅读,首先从封面开始,读懂封面上的图和文,猜测故事的内容,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如绘本《武士与龙》,教师出示封面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猜猜故事的名字是什么?你听说过“武士”吗?武士是干什么的?有什么本领?龙是怎样的?有什么本领?你觉得武士和龙谁更厉害?通过让幼儿观察绘本的封面,引发幼儿对书中武士和龙这两个主角的兴趣。这样的图文赏析形式,不仅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助力幼儿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故事大致内容。

    2.提问——掌阅读方向之舵

    问是学之始,“提问”是教师组织活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分析和联想能力,在大班幼儿绘本阅读的指导过程中,其作用不言而喻。如:在活动《我的邻居是狐狸?》中,重难点就是聚焦:(1)“我的邻居是狐狸?”(2)“是谁假扮狐狸?”(3)“兔老大为什么要去扮狐狸?”这三个问题,并进行递进式提问,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追问,最后进行回应。

    在递进式提问中,教师加入小组化策略讨论环节,在教师抛出问题:“我的邻居是狐狸吗?”先让幼儿和同伴通过再次翻阅书本,找出论证自己观点的画面,由其他同伴来判断或者提出不同的观点,让幼儿在一个较小的环境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既能让每位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还能让幼儿之间通过意见的分歧产生小讨论,在一次次的猜测、验证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

    3.聚焦——点阅读内容之睛

    对故事内容要有更深入的理解,就需要对内容当中的重点画面和情节连接点进行重点分析。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通过一次次自主阅读,然后用语言或动作表达和论证自己的猜测,通过留疑方式再来互相讨论;然后再一次地阅读,寻找关键画面,通过对关键画面进行集体观察、分析,找到信息联系点,从而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最终得出自己认为对的答案;最后通过集体阅读,跟随PPT一起来看看和听听绘本本身带给我们的信息,最终验证每个人的答案,从而促进幼儿前阅读中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二、创形式,丰富阅读方式

    关注幼儿表达欲望的同时,鼓励幼儿用说说、做做、画画等丰富多元的形式和手段,表达自己对阅读作品的想象与理解。

    1.分享式阅读,提升幼儿表达交往能力

    分享式阅读是幼儿与同伴间运用多种方式相互分享自己阅读的绘本内容。分享者能加深故事情节和人物印象,并能进一步理解词语意思,同时带动其他幼儿参与其中,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这样的分享式阅读,不但能促进幼儿的表达表现能力,同时也是对绘本内容的进一步梳理和巩固,在相互交流中促进同伴间的交往能力。

    2.体验式阅读,重视幼儿参与和情感体验

    体验式阅读是通过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体验和感受故事中主人公情感、心理的变化,并能用语言和肢体等进行表现。

    如《我的邻居是狐狸?》对结尾到底谁是老大?是兔子、狐狸、还是草原兔进行猜测与推断,其中图片所带给幼儿疑惑和害怕的感觉,教师可通过引导性发问促进幼儿充分进行感受、体验。头晕是怎么样的?怎样用刀叉?就鼓励幼儿大胆用动作表现。这样的体验式阅读我们应关注幼儿情感的体验,这是培养幼儿文学修养的一个方面,对于读到一个作品,该怎样的情感体验就应让幼儿自然地流露出来。

    3.创编式阅读,发展幼儿创造和发散思维

    创编式阅读是利用细节丰富、令人浮想联翩等特点,激发幼儿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阅读方式。如在《彩虹的尽头》阅读活动中,围绕一些开放的、发散的问题来引导幼儿对故事情节进行创编:獾和狐狸路上遇到了谁,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松鼠的宝贝是什么?让幼儿结合图文信息进行猜想并积极创编故事情节。幼儿开展了生动而有趣的想象,大大提升了动脑思考和表达的积极性。最后围绕什么是兔爷爷的宝贝,宝贝到底是什么,你的宝贝是什么?激发幼儿动脑思考的强烈欲望,使幼儿创编出丰富多彩的结尾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和理解。

    三、重表达,提升阅读能力

    依据 5~6岁幼儿应“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看法”的相关理论,我们把活动延伸到区域游戏中,并进行了观察、研讨、调整,梳理了一些策略。通过让幼儿在美工区画一画、语言区说一说、表演区演一演的游戏氛围中进行自由、自主、积极的想象与表达。这种用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多元形式,可以让他们不断获得阅读的快乐,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1.以画为载体,丰富幼儿创编内容

    以画为载体指幼儿在想象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一定的支架,丰富幼儿的创编内容。教师根据绘本内容提供表达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幼儿在绘画创想中回忆和初步表现自己看过的绘本中的形象,从中猜测和假设故事情节,使表现能力也得到提升。如在完成《我的邻居是狐狸》集体教学活动后,我们将内容延伸到美工区内,用绘画的形式展现故事内容、创想故事结尾。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提供的狐狸和兔子的图片,适当加入主人物形象图,丰富画面内容,形象地表达阅读内容。

    2.以说为载体,帮助幼儿明确角色

    以说为载体指幼儿表达故事情节的过程是一个沟通、对话、交流的过程。在讲述过程中,教师用指偶的帮助幼儿明确故事角色,并通过语言引导、指偶对话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将提供的不同画面进行关系串联。如在活动《武士与龙》的活动中,添加了武士和龙的指偶,幼儿在游戏时,配上指偶,角色意识变清晰。加上教师的语言引导,帮助幼儿分角色演说。从单一的无组织的单句式表达,转变成合作式,分角色演说。丰富词汇量,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3.以演为载体,促进幼儿理解表达

    以演为载体指幼儿在表演故事的过程中,根据需求,师幼共同创设情境、寻找道具,促进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表达。大班幼儿能自编自演故事内容,根据这一年龄特征,结合美工区和语言区的活动,将绘本《搬过来搬过去》投入到表演区中,提供模仿、表演的环境和道具。

    综上所述,教师在选择绘本时往往考虑幼儿的兴趣点,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喜欢绘本的同时有兴趣一看再看。同时,教师也在绘本教学活动中纠正幼儿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和行为,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的翻书技能和观察绘本中的物体和形象,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阅读行为,从而助力提升阅读能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