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我是班主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7月1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别急,你慢慢来, 老师陪你一起成长”

对一个 寡言孩子的 追踪观察

    班主任,一个平凡的岗位,却是孩子和班级的核心,更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纽带。班主任的态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孩子和家长的态度。在这个版块,请看班主任怎么诠释他们的“权力”。

    栏目主持人

    记者 樊莹 

    特邀班主任

    象山县塔山幼儿园

    陈英巧

    一个不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坐着的他,在老师的细心关注和用心支持下有了改变。本以为,有了第一次开口,接下来孩子就会乐于表达,如同脱胎换骨一般,但其实,哪有这么容易,孩子的成长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静静的过程……

    孩子的故事

    进教室前“大闹一场” 进教室后变得安静

    嘟嘟性格内向腼腆,新生入园那段时间,他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爱哭闹,很安静,从不吵闹,从不多说一句话,从不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坐着,看着小朋友玩。

    他有个规律,每天来园进教室前总要“大闹一场”,但只要一进入教室,父母离开后,马上又会变得很安静。

    看上去,在班级里,嘟嘟不用我们老师过多操心,是一个“乖孩子”。

    排队的时候,每个小朋友总喜欢往前面挤,只有嘟嘟一个人喜欢排在最后,慢悠悠地跟着队伍。玩玩具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玩了,唯独他安静地坐在位置上,眼巴巴地看着我。“你要玩玩具吗?”但只要我上前去问,嘟嘟就会下意识地点点头。

    记得有一次,吃下午点心的时候,点心盘子放在了嘟嘟桌子上偏右一点位置,他一直坐着没有吃。我好奇地问他:“不喜欢吃吗?”他摇摇头。“那你为什么不吃呢?”嘟嘟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看了看盘子。我研究了一会儿,才发现是没有放在他的位置上,他不敢吃。

    别看嘟嘟平时沉默寡言,不愿与老师小朋友交流,对话通常是被动点头或不答。可他在上亲子课的时候,性格开朗,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动手能力也很强,有很大的反差。

    这下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嘟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们该如何陪伴他成长?为了解开心中的谜底,我进行了追踪。

    我的探究

    静心关注 “他为什么不说话”

    观察是教师全面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重要途径。因此,从嘟嘟入园后,我们就在各个环节中对他进行了仔细地观察。

    情景一:晨间谈话前,我会和孩子们玩点名游戏,孩子们都能大声回答“到”,但每一次点到嘟嘟时,我都听不到他回应,只见他安静地坐着,脸上露出忐忑的表情。

    情景二:午餐时间,小朋友陆陆续续地搬椅子、拿调羹准备吃饭,而嘟嘟一直安静坐在椅子上,目光一会注视着我,一会又躲闪,我向他点点头,示意可以去吃饭了。他小心翼翼地搬起小椅子,又转头看向我,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

    情景三:户外活动时,其他孩子在快乐游戏,一旁的嘟嘟,安静地看着大家嬉闹玩耍。突然,他的脸上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他发现了一个摇摇马,正要坐上去的时候,一个小朋友跑过来了,他马上站起来,又安静地站到一旁。

    根据我的观察发现,嘟嘟在自理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出现这种状态呢?

    于是,我拨通了他妈妈的电话,通过电话家访,了解到嘟嘟爸爸妈妈工作非常忙,平常都是外婆在照顾他,而外婆由于腿脚不方便,很少带他出去与小朋友一起玩,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家。由于社会性交往情境缺失,嘟嘟与外界接触很少,一旦面对陌生人,便不敢说话,行为胆怯,缺乏自信。

    用心支持 从哭闹到安静的转变

    怎样改变嘟嘟的现状,引导他勇敢面对陌生人,并自信地用语言进行交流表达呢?

    小小班的幼儿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环境,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此时,老师要理解孩子,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情感,让他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老师是和家长一样爱他的,增强他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应该会有效果。于是,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第一,晨间来园接待,我会面带微笑地主动拥抱迎接他,有礼貌地向他问好,从简单对话中引起他说话的欲望。

    第二,寻找“闪光点”,有意识地在班上多表扬他,尽可能在其他幼儿面前肯定他、鼓励他,表示对他的欣赏,以增强他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第三,引导同伴接纳、关爱他,多创造机会让他与人交往,选择活泼开朗、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与他结伴,带动他体验合作的乐趣,与同伴分享快乐。

    第四,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多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多创造让嘟嘟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请家长多关注他的内心需求,放手让他与同伴玩耍,多鼓励他就同伴交流中的趣事和体验与家长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和努力支持,嘟嘟有了些许转变。虽然每天来园时还要“大闹一场”,也仍不开口与老师小朋友说话,但每天脸上的笑容多了,焦虑紧张地情绪少了。

    耐心等待 从开心到开口的过渡

    新学期已经过去两个月,嘟嘟还是“惊天动地”来了,默默地活动于一日生活中,又安静地走,看上去情绪不错,但仍然不开口说话。如何才能进一步让他打开心扉,乐于与教师、同伴交流呢?我决定继续努力,不管是否得到回应,继续坚持与嘟嘟的“对话”。

    “嘟嘟,你能帮老师搬一下椅子么?”

    “嘟嘟,帮老师拿一下《好饿的毛毛虫》这本书”……

    每当他完成任务后,我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不仅常常让嘟嘟当小助手,还经常抓住机会当着小朋友的面表扬他。不知不觉中,嘟嘟在大家的关注中变得更加自信了。

    一次放学回家前,外婆来接嘟嘟,我跟他说“嘟嘟,如果明天早上来幼儿园不哭的话,老师请你玩新玩具”。嘟嘟向我挥挥手,然后牵着外婆的手回家了。

    第二天,“老师,我们来了。”伴随着嘟嘟外婆的声音,循声望去,我十分惊喜,连忙说:“嘟嘟,你今天很棒哦,答应老师的事情做到咯!真的没有哭。”这一天,嘟嘟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尽管还是没有开口说话。让我更意外的是,下午外婆来接了,引导嘟嘟说“跟老师说再见”,我居然听到了轻轻的声音“老师,再见”。

    这一刻,我惊喜万分,感觉自己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了。

    ●班主任说

    本以为,有了第一次开口,接下来迎接我的,会是乐于表达的嘟嘟,但没有想到情况并非如此。我一直期盼能主动回应的嘟嘟迟迟没有来,常常碰到的状况是,上课点到嘟嘟来回答问题或表演才艺,之后他又一如既往地沉默。

    尽管我心里有过焦急,但很快调整过来。幼儿期是幼儿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个性形成的时期,有着自己特有的发展速度和方式。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作为老师,应该默默退到孩子身后,相信他,爱护他,陪伴他,鼓励他,给他满满的爱和信任。

    就这样,时光一天天流淌,终于有一天,我听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师早上好”。虽然,现在的嘟嘟依然少言少语,但生活中的他更自信了,做事也会主动了,老师教过的儿歌,都能大胆地表演;也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了;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孩子犹如一棵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苗,每一天都在快乐、健康地成长,而此时的我,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以积极的眼光、正面的姿态、接纳与宽容的心理去面对孩子。心里应该坚信: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