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7月2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没收到鲜花发飙” 莫让自尊变自贵

    近日,山西朔州市朔城区第六小学一老师因学生家长给班级老师送花,没给自己送花,在毕业班会上辱骂学生。当地教育局回应称,已撤销涉事老师的教师资格。(7月19日澎湃新闻)

    毕业班会上,别的老师收到了学生家长送来的鲜花自己却没有收到,强烈对比导致的心理落差和相对剥夺感,让这位老师情绪失控、心理失衡。在她的“意义之网”里,自己并没有对送鲜花的学生区别对待,没有冷落、慢待过这位学生,却遭遇了学生家长的“区别对待”,说明学生家长没有将自己放在心上,对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不够尊重、缺乏认同。

    著名文艺理论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原主席王先霈先生曾经在“毕业一课”上说过这样一段话,“怎么处理好理想自尊和现实自尊的关系?你对自己有一个评价,你对自己摆在一个什么位置会有自己的看法,但你的领导、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你的老师是不是这样看你呢?这就不见得,那发生冲突的时候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胸怀,更需要智慧。”当理想自尊和现实自尊发生冲突,这位发飙的老师显然缺乏胸怀和智慧,恣意放纵自己的“坏情绪”。

    《道德经》有言,“圣人自爱不自贵”。如果把握不当,自爱很可能就会异化为自贵。学生和家长给不给老师送花、给哪位老师送花,本质上属于他们的权利;这位将自己太当一回事的老师认为学生“厚此薄彼”是对自己的冒犯;觉得自己的利益、权利和尊严受到侵犯的她,不可避免产生了情绪问题,当场发飙了。

    不论是在影视作品还是现实生活里,“宁落一圈,不落一人”作为一种地方性的亚文化,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同一个班级的任课教师,有的老师收到鲜花,有的老师没有收到,自然会让人觉得有些尬尴和难为情。这位老师觉得学生家长“厚此薄彼”的做法是在给自己难堪;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她做了一个不良示范——如果被别人欺负,要像老师一样“反击”;斯文扫地的言行,让“毕业一课”走调、变味。

    “没收到鲜花发飙”的老师,病态的自尊或许源于骨子里的自卑。很容易觉得被冒犯、很容易对他人抱有敌意,总是先入为主地认定是自己受了委屈、吃了亏,觉得是对方故意找茬、刻意刁难给自己难堪;既然对方不讲理,那我就用更加不讲理的方式进行回应和对抗,总想着争强好胜、以牙还牙;滑稽、荒诞的“没收到鲜花发飙”,在众人面前出了丑。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老师,更应该注意自己一言一行带来的影响。“没收到鲜花发飙”不仅没有为这位老师赢得尊重,反而降低了她的声誉与社会认同。原本应该对同学们进行精神和文化层面营养输送的毕业班会,也失去了应有的成色与品质。

    杨朝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