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与小商铺店主合影 通讯员供图 |
每天早上七点集合,扒拉几口早饭,坐上地铁2号线前往轻纺城,调研到下午四点返回……7月初,宁波大学商学院12个大二学生参与“疫情期间个体商铺经营状况”的调研。这个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线上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开展研究,提出经营对策,帮助个体商铺提高营业额。 实地走访结束后,他们每个人写了一篇调研日记,除了摸清个体户经营状况外,这次调研也让他们成长不少。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郑俊朋 宁波大学推出上百个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今年浙江省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暨“双百双进”浙江省高校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主题是“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 宁波大学结合各学院情况,推出上百个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由学生自主挑选组队,并选定社会实践指导老师。 18工商管理专业郑哲宇和同学商量后,选定题目,并找到宁大商学院朱福建老师作为指导老师。组队完成后,朱福建和同学商议选择了宁波轻纺城作为调研对象。7月初,12人小分队开始为期一周的实地走访。 “宁波轻纺城知名度高,时间久,小商铺聚集,有服装、窗帘、灯具、家私等12个专业交易区,还有床上用品、玩具、化妆品的集聚市场,对于个体商铺的调研具有典型性。”朱福建说。 一天8小时,12个学生轻纺城调研一周 “每天早上7点集合,从学校出发,8点到轻纺城,分成三组,分头行动。午饭在轻纺城解决,随便吃点东西,下午四点回来。”郑哲宇是小队长,一周下来他们访谈近30家商铺。 “不想打扰他们做生意,有人过来买东西,我们就停下来,访谈一个商铺,要半个小时。”郑哲宇说,调研下来的情况是,服装店受疫情影响最大。 “服装店老板之前去杭州、广州选货,现在看图、看视频选货,选不准。再加上受疫情影响,服装厂趋于保守,不敢出更多版型和花色,老板们可选择的余地少,货品单一。”郑哲宇说,除了货源有影响外,客流也下降不少,“大部分老板40多岁,不会网上开店,有老板打算开直播开网店,我们也想从这方面帮助他们。” “和服装店不同,家具家电因为产品更新换代慢,有的是工厂直销,库存压力小,受疫情影响的是安装和配货这块,二季度影响趋弱,相对来说日子好过些。”郑哲宇说。 听说是大学生,老板赶紧搬来凳子 一周的走访调研,除了收集轻纺城小商铺第一手资料外,他们看到个体商户的不易,感受到老板的热情,收获成长的快乐,懂得身上的责任。 “有个老板在轻纺城做了20多年生意,之前三餐配水果,随便吃,现在收入下降,水果‘戒’了。”周长彬和队员们感受到个体商铺的不容易,顺便买东西表达支持。 “我们在一家竹制品店买凉席、坐垫,在化妆品店买日用品,在服装店买T恤,在美甲店做指甲,满手才四五十块钱,好便宜。更好玩的是,那些男生还去修眉毛,这是他们的人生第一次。”队员喻尹麒在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而在调研开始前的那个晚上,她还担心不敢开口,害怕被拒绝。两天之后,她从躲在队友身后做记录的“写字员”,变成第一个走上摊位和老板打招呼的“调研员”。 “我是那种‘不熟不太讲话’的女生,之前没参加过。老板们很热情,有的老板一听说我们是大学生,赶紧让我们进来,还给我们搬凳子坐。”喻尹麒说,这样的尊重让他们深感大学生肩上的责任重大,因此在后续调研中,她经常与老板沟通,收集到大量资料。 这次实践活动,每个学生都写了一篇调研日记。他们说,这是一次接地气的实践活动,收获很多。“最重要的是,作为大学生,坚定了信念,要勇于扛起身上的责任,现在大家都在商量,看看能不能提出建议和对策,帮助小商铺提升营业额。”郑哲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