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别样暑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7月28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地走访当年旧址、听老校友讲校纪校规……

宁波中学师生重走 抗战时学校内迁之路

师生听老校友讲当年的求学情况。通讯员供图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地处东南沿海的宁波屡受战火侵袭。为了保存教育力量和确保师生安全,当时的宁波中学辗转四次,行程千余里,进行了宁波历史上迁移距离最远、经历最曲折、时间最长的学校大迁移活动。

    历史不仅仅是故事,也是一种精神和传承。7月22日至25日,宁波中学团委组织部分师生代表开展了“重走内迁之路,续写宁中故事,传承革命精神”主题活动,共有9位青年教师和15位新疆班学生参与。这是自2016年以来该校师生第五次重走抗战内迁路之旅。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单嘉余 邵佳雯

    重走内迁之路 共寻宁中足迹

    这一次,宁波中学的师生们沿着70多年前宁中迁校的路线参观走访,实地感受当年流亡办学征途中嵊州太平村、嵊州玠溪村、磐安大皿村的旧址。

    7月22日上午,师生一行到达二迁目的地嵊州长乐镇,先后参观走访了太平村的清风公祠、渔隐公祠、沃基村的沃基祠堂和坎流村的坎流祠堂等。这些地方曾作为抗战时期宁中的办学地。面对具有厚重历史感的楼房,师生们驻足沉思,遥想特殊年代宁中办学的艰辛,感受到热忱的求学精神和坚定的革命精神。当天下午,师生们来到三迁目的地玠溪村,参观了内迁时赵仲苏校长在村民家借住的旧址。

    7月23日,师生来到磐安双峰乡大皿村,走访了抗战时期宁波中学四迁校址以及赵仲苏故居。曾经的遗迹已经成了当地的文化景观,纪念碑和壁画诉说着被岁月洗刷的革命精神,新建的学校也在宁中历史的照耀下熠熠闪光。师生细心倾听村民的介绍,感怀宁中在磐安相对平和的三年办学时光。

    参与此次活动的方璐老师不禁感慨:一条漫漫内迁路,两地拳拳亲友情。70年前宁中师生在磐安村民的帮助下,披星戴月,携艺术、科学、理想、志气进入这一世外桃源,在战火下守护教育之本;70年后年轻一代宁中师生重访此地,其行不仅以重拾历史碎片为旨归,更在传承这一簇教育之火,希冀两地学友不忘历史,艰难玉成!

    探望宁中校友  颁发纪念徽章

    八年内迁时期中,许多当地学生都曾入读宁中。如今健在者虽已不多,但每每追忆起来,他们都十分怀念那时的求学时光。此次行动,师生们共拜访了郑剑玮、孔金良、羊周基、陈小金、陈大云和羊省三六位老校友。

    在郑剑玮老校友家中,郑老先生热情地拿出自家种的西瓜和玉米招待,在追怀往日的艰苦和感慨当今的和平中,他鼓励同学们好好读书。

    回忆起宁中当年的校纪校规,孔金良老人如数家珍。当接过校友纪念书时,他先是惊喜,而后红了眼眶并以诗相赠——“母校迁甬七十年,常梦皿川旧时景;路远迢迢采访我,情深意浓铭胸怀”。

    101岁高龄的羊老先生,每年夏天都盼望着宁波中学师生们的探访。他向同学们讲述当年迁校的艰难和村民们的热情支持,自己是如何引荐赵仲苏校长到双峰乡办学,以及赵校长居住在自己家中的情形。

    “于老校友而言,每年七月的见面是我们的约定。给老校友别上校徽的那一刻,看到他们的眼里泛着泪光,‘没想到我还能等到这一天!’‘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荣誉’,何其有幸能见证这样的时刻。”尽管几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但对宁波中学团委书记邹晔老师而言,这样的记忆是长久的。

    结对双峰小学 成立奖学基金

    7月24日,宁波中学与磐安县双峰乡中心小学开展了一天的结对活动。上午,宁中团委书记邹晔老师表达了对双峰小学教育的关切,并向学生们发放纪念水杯、笔记本等礼物,进行“2020学年宁波中学赵仲苏奖学金”的交接仪式。随后,宁中师生与九位双峰小学学生形成一对一帮扶。

    下午,宁中青年教师面向双峰小学的学生们开展了妙趣横生的赠课活动。语文课围绕曾在宁中任教的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展开,小朋友们在朗读声中感受到月下荷塘美景。英语课向同学们介绍了屠呦呦这位知名校友,让他们了解到宁中杰出人才。在地理课上,小朋友们了解到宁中内迁路沿途的地理知识,加深了对宁中历史的认识。音乐课和体育课分别在趣味活动中让同学们收获满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