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金报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7月3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一“绝望家长”发帖求助: 建议禁止使用师生群

记者
调查
超七成家长
“不支持”

300多条留言帮忙支招“防沉迷”

昨天,宁波一书店内一位中学生正在玩手机。

7月30日,地铁一号线上小女孩在玩手机。

    这位“绝望的家长”发出帖子后,不少人跟帖表示“赞同”。就此,记者也就“使用线上师生交流群”做了个调查。记者回收有效问卷850份,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有96.12%的受访人员是孩子家长,3.41%的受访者是老师。

    受访家长中,对于“禁止中小学老师使用师生群”的态度调查中,29.62%的学生家长表示支持,70.38%的学生家长不支持,差距明显。持“支持”态度的受访家长中,支持理由占据前三位的依次为:使用电子产品,视力下降(88.02%);给孩子接触智能手机的机会,有可能沉迷游戏(77.69%);分散学生注意力(61.98%),也有家长认为打卡任务频繁(38.02%)和因是否使用手机,造成亲子关系紧张(36.36%)。

    而“不支持”的理由占据前三位的依次是,便于师生沟通交流、扩展知识、督促学习(95.13%);作业批改情况可及时反馈给学生(73.04%);拍照上传、便于操作(64.17%),保证孩子每天的学习量以及同学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效率等,也是家长“不支持”的理由。

    受访老师中,51.72%的老师支持“禁止中小学老师使用师生群”,48.28%的老师表态“不支持”,大概一半一半。支持理由中,老师把大多数的票投给了“防止学生沉溺电子设备”(93.33%),其次是作业质量不高(53.33%);也有老师认为增加了工作量以及打卡不及时。

    “不支持”的老师给出的理由相对均衡,普遍认为师生群有助于提高效率、保持与学生的畅通联系,及时查漏补缺,为学生解惑答疑等。

    除了调查态度,这次记者设计了“怎么办”的选择题和主观题,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给出了建议,记者收到了将近三百条留言。

    “对于小学年段的孩子,确实不提倡建立师生群。初中以上的孩子,还是可以建立的,但是家长可以给孩子规定一个时间段来使用手机沟通,家长和老师也可以协商一个时间段,专门用于师生沟通。暑假是个特殊的时间段,高年段的学生还是要以自觉为主。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但作为低年段孩子的父母,还是觉得没有必要建立师生群,家长群的沟通已经足够。”

    “打卡上传应该由家长负责,这样可以减少孩子接触智能手机的机会。”

    “我认为这是家长极个别现象,不能以偏概全。信息时代,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师生交流,符合时代潮流,不能因为上述中的个别家长及孩子的反面案例就否定了信息技术的线上交流方式。作为家长,我支持这样新的师生互动形式。”

    ……

    支招

    记者注意到,在“禁止使用师生线上交流群”的调查中,家长态度泾渭分明,但是在“如何使用电子产品”的建议中,不少家长表达了“理性”的思考,认为在互联网、智能时代,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引导,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堵是堵不住的,疏堵结合。”有家长留言称。

    关于这个问题,记者也采访了部分老师和家长,听听他们怎么说。

    初二学生家长: 每天固定时间使用手机一小时

    “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我的态度很开放,可以用,但时间有限制。”初二学生家长张先生直言“自己是开明家长”。

    张先生的儿子在江北读初二,学习成绩优秀。暑假期间,张先生并没有禁止孩子使用手机,但是规定了每天固定时间段,让孩子使用手机一小时。

    “难道你不怕孩子沉迷游戏,成绩下滑吗?”记者询问。

    “如果没有手机,孩子就不会沉迷吗?10多年前,没有智能手机,但也有人沉迷游戏和娱乐,比如看武侠小说、踢足球、看电视……”张先生说,他不赞同把孩子自控能力差、学习习惯不好、亲子关系紧张的“锅”甩给手机,认为“禁止使用电子产品是一剂良药,只要家校禁止了,学生的问题就解决了,成绩就上来了。”

    “用手机可以上网查资料,也可以聊天,还可以玩游戏,我是不管他的,因为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对学习来说影响不大,对他来说是个放松。”张先生说。

    小学生家长: 家人尽可能减少手机使用

    “不要说小孩子,就是大人玩起游戏来都控制不住。你不管,孩子就废了。”王女士的女儿读小学三年级。家里人人一只手机,还有平板、iPad。“不让她接触电子产品,可能伐?但你不去管她,那就是家长不负责任。”王女士说,孩子读幼儿园大班时,因为一个人带娃,做家务时常常把手机丢给娃,自己做事情。

    “慢慢的,小孩子就沉迷了,视力下降不说,你把手机收回,她哭闹,在地上撒泼,小小年纪还说要离家出走……”王女士说,为了把坏毛病改过来,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我发现孩子沉迷电子游戏,是因为父母陪伴少,或者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乐趣。后来我就要求只要娃在家,家人尽可能减少手机使用,我给她报了四个兴趣班,画画、舞蹈、游泳、小提琴,倒不是想把她培养成大家,而是让她参与到小朋友、老师互动中,从这些活动中找到乐趣。”王女士说,因为自己娃有过沉迷的经历,非常了解发帖家长的心情,但这个事情一定要及早干预。

    “一家人带一只手机,出去旅游个两三天,就是看风景、放空、游戏,不玩手机多沟通,试试看。”王女士说。

    初中班主任: 建群之初约法三章

    “我有一个家长群,没有学生,主要是平常布置作业啊,给家长发通知啊,打卡交作业啊,比较严肃。我还有个班级QQ群,里面有学生,还有家长,还有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啊,比较自由。”奉化某中学班主任说,平时上课她在家长群布置作业,而师生QQ群,她很少发言,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动。

    “前两天,学生在QQ群自发玩起了古诗词默写接龙,学生写好拍照打卡上传,下一个同学对上一个同学的默写作业批改,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比如说错别字,学生指出来的效果比老师指正的效果还好。”这位班主任说,她在建立班级QQ群之初就立下了规矩,第一个是尊重家长意愿,第二个是建立群规。

    “有家长不愿意孩子自行使用手机上传打卡交作业,家长可以私信我,由家长代孩子打卡交作业,如果家长太忙,可以延迟转交,时间和形式可以灵活。另外,我们也建立群规,比如班级群主要是学习交流,师生互动,与此无关的不能出现在群里,还有我们也对群里发言的时间段和时长做了规定。”这位班主任说,她建立师生QQ群以来,没有收到学生家长的投诉。

    业内人士: 家长和同学要做“加减法”

    每一个孩子都有向善的追求,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抵挡住所有的诱惑。所谓“瘾”,往往起于外因,却源于内心。改变班级布置作业的途径,改变不了孩子的内在思想和动力,也改变不了孩子早晚要面对的信息社会和网络世界。建议这位家长和同学做加减法,加大孩子参与社会活动的力度,加大向孩子展示美好生活场景的力度,加大进入孩子内心的力度和孩子对话的力度,谋求家庭共识,逐渐减少负面情绪和行为的频率,逐渐减少成瘾的行为时间。“我祝愿,这个孩子和他的家长能认识到:我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次痛苦的转型期,更是一次孩子认识自我、认识责任,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的机遇。祝孩子们走向更美好的自己。” 该业内人士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