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8月04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寒门贵子学考古 对甘坐冷板凳者应给予敬意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事引发关注。钟芳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以及未来规划的考虑,她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以后会读研深造,做考古研究。(8月2日《成都商报》)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在乡村留守的“野草莓”,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成为当之无愧的“寒门贵子”。在世俗眼光里,考古专业缺乏“钱途”,将知识和文化资本转化为财富和社会资本的能力比较差;钟芳蓉用高分去报考冷门的考古专业“浪费分数没前途”;有的人还先入为主断定,家庭出身局限了她的格局和视野,导致她出现了“穷人思维”,难以通过高等教育来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在发展的语境下,资源应该被怎么利用,往往取决于哪种利用方式更有效率。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在大学和专业选择上具有很大自主权,即使报考一些所谓热门专业也能够被录取。在不少人看来,农家子弟要立竿见影地改善生存生态实现“向上爬”,就应该选择那些“来钱快”“挣大钱”的专业。

    为了供子女读书,不少经济不够宽裕的平民家庭往往会竭尽全力;由于缺乏学历,一些人在市场中的机会和待遇不够高,自然期望孩子们能够读一个好就业、能够迅速进行利益变现的专业,这也算是人之常情。然而,面对不遵循世俗观念、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有自己主见和独特“意义之网”的留守女孩钟芳蓉,我们不仅要给予基本的尊重,也要保持足够的敬意。

    在价值实现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一些人依然没有走出社会评价单一化、片面化的窠臼。哲学、逻辑学被调侃成适合“家里富、长得美”的考生,社会学、编辑出版学被恶搞成适合“家里穷、长得丑”的考生……对文科和冷门专业的傲慢与偏见虽然有所改观,但却依然存在。考古专业作为“冷门中的冷门”,显然不契合一些人的价值追求。

    那种认为学冷门专业没有前途的陈旧观念,显然需要重塑与更新。一方面,热门专业学的人也多,求职时也会面临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市场风云变幻,前几年的热门,有的现在已经不吃香了,比如会计学专业。更何况,“淡化专业,强化通识”是一流大学普遍的做法,冷门专业只要真正做到了“好奇是动力,坚持靠耐力,求真靠定力,成功比毅力”,也同样可以像哲学专业毕业生郭广昌、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刘强东那样“人生出彩”。

    有的人觉得成功就是名利双收、过上了人人羡慕的好日子,有的人觉得成功就是做自己热爱并且国家和社会有需要的事情;以樊锦诗先生为偶像的钟芳蓉,或许并不想成为物质丰盈的人,而是愿意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人。杨朝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