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挥洒吧青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8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样的学霸 不一样的精彩

黄文伟生活照。 受访者提供

    她是一个爱看书、听音乐、看电影的姑娘,今年一月份已被剑桥大学预录取,她说学生会的工作是她申请剑桥大学时的一个加分项。高中上的是文科创新班,高考选科7选3,选的却是物理、政治和信息技术,这是为啥?

    身高176cm的他,喜欢跑步、书法,曾在校田径运动会1500米、3000米项目中多次获得金牌。他以704的高考总分,考进了清华大学“王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普普通通家庭的孩子,他是如何取得这么出色的成绩?

    他原本要代表宁波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铣组合比赛,因疫情国赛取消后,半路折返备战“高考”。

    老师和家长一度担心,仅剩70余天时间到底行不行?没想到,他顶住压力考取了好成绩,机械类高考全省名列前茅,其中专业理论课的分数高达148分,离满分仅差2分。

    他们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是大家心中的“学霸”,他们的故事却各自精彩。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记者 王伟 钟婷婷 樊莹

    通讯员 张帆 汪文君 实习生 陈妤涵

    高考704分

    低学历的父母培养出了学霸

    语文124分,数学142分,外语141分,物理97分,化学100分……总分704分,这是项楚钧的高考成绩。与许多培养出学霸的高知家庭不同,项楚钧来自宁海县城极为普通的家庭。母亲是大专文凭,父亲只有初中文凭,夫妻俩都是做小生意的。

    在和项楚钧爸爸的聊天中,记者感受得到,这几年生意做得并不如意。“在我们农村,很多孩子小时候没什么读书的概念,就知道早点出来赚钱。我24岁开始做生意,开过床垫厂,做过餐饮,现在亲戚家的工厂帮忙。做了30多年生意,有个很深的感触,就是做老板真的很辛苦,尤其我们这种没文化,头脑不灵光的,到后面生意做不大,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我们是受过苦的人,我用我的教训告诉儿子,一定要好好读书。”

    在项楚钧的父母看来,他们在学习上一点忙都没帮上,都是孩子懂事,自己争气。但项楚钧一直认为,他在父母身上汲取到了很多能量。项楚钧说道:“我特别感谢我爸妈,我们家氛围特别好,很团结。小时候不懂爸妈的艰辛,但我妈是个很乐观的人,她总是有种魔力,让家里充满欢声笑语。我爸爸很孝敬老人,是我的榜样。这样的氛围,能让我专心致志学习,没有把精力消耗在其他地方。”说到这里,坐在一旁的项爸爸附和:“夫妻和睦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小时候脾气差

    妈妈总带着他去给同学道歉

    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家人的鼓励,和父母的规划。项楚钧的初中、高中阶段都寄宿在学校,许多良好的习惯都是从小学时期养成的。

    在项楚钧的家里,挂着一幅书法作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项楚钧在12岁时写的,被妈妈装裱起来挂在墙上。回忆起儿子的小时候,项楚钧的妈妈哭笑不得。“他小时候火气比较大,读幼儿园的时候多少头疼,老师常常来跟我‘告状’。我就隔三差五拎着一袋零食去同学家里道歉。那怎么办啦,我就让他去学习书法。”

    项楚钧从一年级开始学硬笔,二年级开始学毛笔。“但学了两年后,他跟我说不想学了。他跟我说,他写得又不好,隔壁班那个同学老是得奖,他比不过的。我就宽慰他:妈妈没让你一定要拿奖,学书法就是为了修身养性的,不用跟别人比。之后,他又坚持下去了。到五年级时,他第一次得了优秀奖。之后兴趣就来了,再也没有说过放弃。我是觉得,学习也好,兴趣也好,一定要坚持。”项楚钧的妈妈如是说。

    崩溃的时候

    喜欢用跑步来缓解压力

    疫情、网课、延期、复学,今年的高考充满了戏剧性。这届高考生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困难,也承受着更多无形的压力。

    回忆这段“长跑”过程,项楚钧坦言,也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印象最深的一次,母亲因为生病住院,项楚钧十分担心,同时,分散了他的注意力。那次,他考砸了。一面是极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一面是如山袭来的压力,这位十八岁的少年的内心临近崩溃。他打电话给他父亲说:“一分钟都不想呆了。”父亲说:“好,你在学校门口等我,我马上来接。”

    接回来后,父亲带儿子去爬山,爬了两个小时,边爬边沟通。回家后,项楚钧想下棋,父亲又陪他下了两盘棋。在家睡了一觉,他调整好情绪,重新回到学校。“我很乐意跟父母分享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而且他们也确实能给我带来很大的宽慰与帮助。是他们的支持让我能在受挫的时候坚持下去。”

    在学校里,项楚钧更多的是用跑步来缓解自己的压力。“我是个跑步爱好者。心情不好就会去跑跑步,十圈二十圈地跑,跑完之后什么烦心事都能暂时忘掉,再回过头来面对棘手的问题时,思路也会清晰很多。”项楚钧建议大家,尽早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一些适合高中生的兴趣爱好,对以后的生活会有帮助。“比如体育运动,就是作为我们高中生触手可及的娱乐方式。”

    半路折返备战高职考的他

    70多天的时间如何冲刺?

    今年省高职单招考试,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传来喜讯:本科上线75人。

    成绩出来的那天晚上,机械专业班主任严婷婷特意查了黄文伟的成绩,倍感欣慰。原本这名学生要代表宁波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铣组合比赛,因疫情国赛取消后,半路折返备战“高考”。

    老师和家长一度担心仅剩70余天时间到底行不行。没想到,黄文伟顶住压力考取了好成绩,机械类高考全省名列前茅,其中专业理论课的分数高达148分,离满分仅差2分。

    分秒追赶 拿出“毫厘不差”认真劲

    “我相信,只要付出就一定能有所收获!”这是和黄文伟对话中的高频句。从一心备赛到得知今年比赛取消,重新捡起文化课与班上同学一起参加“高考”,黄文伟内心做了大量的心理建设。

    他从高二开始就是学校重点培养冲刺国赛的种子选手,高三上半学期获得2020年宁波中职技能大赛数铣组合项目第2名,并计划通过今年的国赛奖项来获得大学的保送资格。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节奏。

    重新回到课堂的黄文伟很快发现,尽管自己的专业课成绩不错,但长时间的文化课停课,让他与曾经差不多水平的同学拉开了差距。第一场模拟联考,他只能靠着自己的专业课分数稍微平衡一下,位于中流。

    “不行!我要冲上去!”黄文伟拿出了比赛场上毫厘不差的认真劲,开始给自己制定详尽的学习计划。每天早上六点开始到晚上十一点,一天17个小时安排得满满当当。

    文科相对薄弱,就把上午精力最容易集中的时间段用于背诵古诗词等。下午划分给数学,常常是安静的自习室里,黄文伟埋头刷着刚找数学老师要来的历年真题,鬓角的汗珠滴下来晕开了字迹。晚上的时间则是用来温习专业课,稳住心态。

    黄文伟还抓紧各种见缝插针的时间进行“碎片化复习”。当其他同学午休时,他就会整理作文的框架和素材,按照真题写下详细的提纲让老师提意见,改进自己的作文结构。晚上熄灯后,他会打着手电筒背一会儿单词,看一些时事新闻,抓紧分分秒秒把薄弱知识点补回来。

    戏精?话痨?

    自创“沉浸式”学习模式

    “老黄,来看看这题会做吗?难度不小哦,我都思考了半天。”黄文伟有一群“损友”,常常会拿着一些自己会做的难题跑到他面前炫耀。

    黄文伟说,朋友们的这些行为激起来他的斗志。兄弟们之间的战火一下就点燃了,今天挑战几何体,明天攻破函数题,就像一场场擂台赛一样,黄文伟也常常成为守擂成功的“武林高手”。

    “我们一群男孩子,总是喜欢互相呛声。”黄文伟回想起曾经和兄弟们的故事笑出了声,“但我知道这是良性竞争,如果不是兄弟们在背后激我一把,我的复习进度不会这么快。多亏了他们的这把火。”

    除了兄弟们之间的“难题大战”以外,黄文伟还有一个线上学习小组,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约在一个聊天群里,周末互相监督对方的学习情况,“我数学好一点,就会给他们讲题,谁语文好点,也会教我。‘高考’揭榜后,我们全考上了本科线。”黄文伟骄傲地说。

    黄文伟还有一套独门独创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演戏”。学习语文时,他会把自己想象成弃医从文的鲁迅;学习数学时,把自己幻想成撬起地球的阿基米德;学习专业课时,则是把自己想像成最敬佩的实操课老师,从容淡定地做好机床操控。角色感的代入让黄文伟开启了“沉浸式”学习模式,非常专注。

    成绩出来后,他义无反顾填报省内一所在机械类专业上比较强的本科院校。“我不认为自己是学霸,比我优秀的人还有很多,但我相信脚踏实地、自知自律,希望未来能专注机械理论方面的研究,有朝一日成为社会栋梁。”黄文伟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