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陈家晶 7月29日,抖音安全中心发布公告称,对于抖音上出现的大量用户恶意玩梗、宣扬犯罪等内容,抖音平台累计下架17万余条相关违规评论、清理3万余个违规视频和350多项违规话题,并对借题恶搞类视频和购物的账号一律禁言30天。 抖音方面表示,对借悲剧新闻玩梗和恣意消费死者等易对广大用户造成误导的行为持坚决反对态度,一旦发现用户涉及调侃、搞笑、推广、营销、编造段子等消费死者的内容,平台将全部作下架处理。 “奥利给”“awsl”“真香警告”“KY”…… 当屏幕前、聊天时,对方说出这些“梗”的时候,你能理解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一起爬山吗?”“化粪池警告”……有些“梗”出现时,你可能会心一笑;有些“梗”,可能会让你极不舒服? 什么是“梗”?它是如何产生、发展的?如何恰当表达使用?这件事,我想跟大家好好聊聊。 “梗”就是新时代的“典故” 梗,网络用语,简单来说就是笑点,是对“哏”字的一个误用。 随着“梗”在综艺、动漫、电视剧、微博、短视频等流行事物中的广泛使用,“梗”的词义也被不断扩大引申。 随手打开一个公众号,你会发现许多新闻标题里就有“梗”。例如《向火星进发!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话原出处为日本作家田中芳树在1987年首次出版的小说《银河英雄传说》中银河帝国皇帝莱因哈特·冯·罗严克拉姆的名台词:“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后在国产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Fate/Grand Order游戏中使用,从而为大家熟知使用。意思就是我们有很远大的目标。这个梗表达了我们对“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进一步开发人类的太空探索能力的美好期待和远大抱负。 现在,越来越多地方政务服务平台玩起了“谐音梗”,圈粉无数?比如,“新湘事成”寓意心想事成,“粤省事”暗喻越来越省事,“浙里办”:哪里办?这里办……可谓是“官方玩梗”,最为亲民。 而上文中出现的一些“梗”都是什么意思呢?又是怎么来的呢? 奥利给:给力的意思,作为感叹词,包含了赞美、加油打气等多种感情色彩。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我是谁》副歌部分的科萨部落语言,后因快手主播而广为流传。 Awsl:是“啊,我死了”的缩写,常见于B站弹幕。主要用来形容对看到可爱的事物时的激动心情。 真香警告:“真香”的意思是指一个人下定决心不去或去做一件事情,最后的行为却截然相反。最早来源于湖南卫视《变形计》节目里面城市主人公王境泽初到农村家庭时撂下的狠话,后面又啪啪打脸的搞笑情节。 “KY”:来源于日语的“空気が読めない(直译为‘不会读取气氛’)”,K是空気第一个字母,Y是読め第一个字母,意思是没眼力见、不会按照当时的气氛和对方的脸色做出合适的反应。 我们会发现,每个“梗”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故事、一段语境在支撑,一个简洁的“梗”相较于一大段故事,其在传递信息时效率更高,有点像是用成语典故。同时,“梗”往往比成语典故更幽默一些,用得巧妙,会起到拉近距离、产生共鸣的效果。 不是所有素材都可拿来玩“梗” 2020年夏天,随着豆瓣9.0高分悬疑剧《隐秘的角落》的热映,“一起爬山吗”“我还有没有机会”“给你拍张照”等爬山梗无疑成为朋友圈最火的网络梗。不少朋友还可能因为没看过电视剧而在朋友圈耿直地回复“去”“雨天路滑注意安全”“书山有路勤为径”而被朋友嫌弃“落伍”。 大家拿张东升的语录玩梗,更多地还是表达对这部影视作品和演员人物塑造的认可。当然,一部分景区也会蹭一下热度,通过“爬山警告”提醒游客在爬山时注意安全。 如果说“一起爬山吗”这样的梗大家还能会心一笑,但接下来的这些,可以说恶意十足。 最近,有人拿发生在杭州的凶杀案案情玩起了梗。 首先,将快乐凌驾于他人的痛苦之上。相较于电视剧,杭州凶杀案是真实的悲剧,把受害者的惨痛经历拿来做引流营销的梗,岂不等于伤口上撒盐?德国哲人阿多诺曾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对他人苦难的共情,本是人类高贵的品格。而拿血淋淋的惨案来博人眼球,如同古罗马斗兽场中观赏残忍取乐的行为,在这些带血的玩笑背后,丢失的是做人最起码的同理心。 其次,恐吓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更明显。“一起爬山吗”没有针对某个人或群体,而是以妻子或其他女性为主要对象的“化粪池”则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有的人或许会觉得我只是开个玩笑,嘴上说说,并不想要实践。但在听者而言,却是你对我这个人或者我的某一个行为有着很深的恶意。这让本该值得深思与探讨的女性安全与自我保护议题,变成了对家庭暴力的“趣味解读”,无疑会激化两性矛盾,制造不必要的不信任感甚至恐婚情绪,也为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最后,可能诱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当逝去生命不再被人们所敬畏,当悲剧成为一句玩笑被时时挂在嘴边,当人伦惨剧被恶意消费时,其实也在向社会、向大众,甚至是尚未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青少年传递着一些可怖的讯息:与我无关的生命不被尊重也没有关系……一旦这样的舆论氛围形成,后果不堪设想。 可以说,借悲剧新闻玩梗的行为,不仅是对公序良俗的挑衅,也是对法律规则的漠视。也正因如此,日前抖音等社交平台也对出现的恶意玩梗、宣扬犯罪等内容和账号做出了下架、禁言等处理。 要向所有恶意“梗”说不 或许仍然有人会认为这样做太小题大做,但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玩梗,是我们享有网络表达自由的一种权利,尽管网络无界,但我们在网络表达时也要注意法律边界,既不能危害国家安全、不能干扰社会秩序,也不能侵害公民权利。 法律上虽并未直接在法律条文中规定“恶意玩梗”所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但从“恶意玩梗”行为的性质和结果中依然可以给予定性。 例如,侮辱、诽谤等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恶意玩梗”,或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甚至是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又如,“恶意玩梗”如存在恐吓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有关规定,视情节严重程度,或会面临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甚至是有期徒刑等刑事处罚。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玩“梗”,我们也要注意场合和对象,适度用“梗”,因为每一个人对于“梗”的认知程度和心理承受的界限是不同的。虽然大多数人认为“爬山梗”无伤大雅,但对于老人和一部分受众而言,“爬山梗”或许就已经成为了让人不适、恐惧的言论。 而面对网络上、生活中抛来的恶意“梗”,我们不要习惯于盲从这种调侃和欢娱,然后麻木地鼓掌,漠视血淋淋的惨剧和严肃的事实。 不吃那些带着“血”的“瓜”; 不参与、不评论、不转发、不点赞那些消遣别人的段子; 不管有意或是无意,向说出这些“恶意梗”的人提出严厉反对,坚决说“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