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展宏 宁波市姜山中学 目前,高考从“标配”时代进入“自选”时代。高考新政策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性,由文、理二种选择,变成七选三的35种选择,在学生可以“凭优势智慧升学,凭强势智慧谋生”的时代,面临诸多选择的情况下,哪条路径更适合自己的孩子,成为了家长面前的迫切问题。 一、为何进行职业规划 有的孩子以考上大学为目标,从来没有为自己日后的发展做出规划,对自己的兴趣、个性及能力特点不了解,对自己未来所要学习的专业没有任何概念。这样的孩子维持高中阶段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外在动力,一旦高考过后的压力没有了,对学习的欲望也随之失去,找不到目标和方向,感到茫然。 记得一届新生开学的第一次班会课,在学生自由提问环节中,一位女生突然站了起来,问道:“老师,我想了解如何处理好男女生关系问题。”“同学间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怎么处理?”……这位孩子的问题显然远远超出了普通孩子的思维,她的视野已经看到了自己生命的远处!之后我发现,她不仅学习认真,对所有的学校活动,尤其是需要抛头露面,需要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发言,需要沟通协调的事,每件她都积极地参与。后来了解到她一直按照律师的要求训练自己。三年之后她果然上了政法大学的法律系。我不由思索:她的成功原因是什么?是聪明还是勤奋?不,有了以上条件还不够,主要原因在于她有了奋斗的目标。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多半是因为他们有意识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的选择作为成功的开始,目标选择,直接关系到取得怎样的成就,最终成就不一样的人生。目标能让你清楚自己的责任;目标能充分激发你的潜能;目标使你有能力把握现在;目标能使你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成功是99%的勤奋加上1%的天分”是励志名言,妇孺皆知,但很少人知道爱迪生后半句话:“1%的天分比那99%的努力更重要。”这就是职业规划的缘由。职业规划就是要让孩子们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那个方面,然后树立一个目标并把它发展起来。人们常说勤能补拙,如果孩子足够用功,运气也足够好,孩子也可以胜任不擅长的那个方面,但是要比擅长的人付出得更多。从人生效率的角度来说,这显然不是上策。 二、家长如何助力规划 父母是最了解孩子个性、兴趣及特长的人,加之父母对职业有着直接的体会及感悟,所以父母是孩子生命的领航人,是孩子职业的首席规划师。说到未来职业与理想,许多孩子热情很高,但深问下去,孩子对他的理想只是一个概念,完全不了解实质内容。对于世界观尚未完全发展的孩子来说,父母对职业的态度和父母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态度影响着孩子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态度。 1.引导孩子认识自我 步入高中,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有了较初中更深的认识,思维也逐步成熟变得现实具体,能综合考虑自己的需求、具备的能力与职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家长关键在于引导孩子全面了解自己的兴趣、发现自身的人格特点、特殊能力和兴趣爱好。 (1)择己所爱 兴趣是我们在从事不同职业活动时,心中所产生的乐趣和满足感。兴趣关系着个体是否能够长时间投入到某一事项上,不仅无怨无悔,而且享受其中。著名兴趣测量专家霍兰德将兴趣比喻为一艘船的舵,决定着一个人生涯发展的方向。如果我们将来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内心就会聚集源源不断的动力,促使我们能够快乐而持久地进行工作,增强个人的职业适应性、提升职业幸福感。孩子只有立足于感兴趣的职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2)择己所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有的人擅长形象思维,有的人对数字非常敏感,有的人有很好的文笔,这些潜在的能力和优势如果能够在专业上得到发挥,那会事半功倍,轻松地完成学业,轻松地取得成功。 (3)依能定职 多年的学习与锻炼,每个孩子都形成了自我的能力与方式,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进行职业规划。 比如喜欢使用工具的孩子,职业选择有机械师、维护人员等;喜欢感性创造的孩子,职业选择有画家、作家、建筑师等;喜欢表现自己的孩子,职业选择有演员、模特、主持人等;喜欢控制与影响的孩子,职业选择有企业顾问、销售人员等;喜欢帮助别人的孩子,可选择护士、教师等职业;喜欢有计划和规则的孩子,可选择会计、审计师等职业。综上所述,只是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对孩子多了解一些,职业规划的方向就会更精准一些。 2.做科学的职业倾向测试 测评是一个了解自己的途径,兴趣、特长、能力、性格都能得到量化体现,还能提供与此匹配的职业方向。可以引导孩子更科学全面地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可以完成个人的 MBTI 职业性格测试、霍兰德(Holland)的职业测试、九型人格测试和DISC测试等。 3.了解感兴趣的职业 家长结合自己的职业体会引导孩子认识他所感兴趣的职业类型与要求。现在是网络时代,搜索引擎强大无比,各类信息应有尽有,既方便又快捷。所以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深入了解职业的各个角落。筛选与了解重点倾向职业时,需要了解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福利待遇、管理风格、劳动强度等。更需要了解此工作的社会需求量,竞争系数及社会的发展趋势等。知晓目前学习与未来职业的关系,了解未来职业理想与现今学习的差距。 4.通过实践深入认知 在确定重点意向的职业后,家长可以依靠自己的资源给孩子提供零距离接触职业的机会。可以参观医院、工厂、公司、农场、单位等,使孩子更加直观地看到医生、护士、工人、教师、销售、农民、工程师等职业的作用、工作方式以及价值,使孩子更加了解这些职业。条件允许更可以让孩子在安全且适合的岗位进行职业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寻找自己适合与不适合的职业,为最终确定做好准备。 三、家长如何自我修炼 中国自古以来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父母、亲朋的意见对孩子来说,是具有深远影响的。通过家庭和谐氛围地交流,可以让家长更好地、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和意愿,从而增进双方的理解,减少双方在选择上因意见不合造成的矛盾冲突。 1.了解孩子,做良师益友型的成功家长 “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每个人都有惰性,孩子贪玩是天性,大人也一样,一天工作很累,也想休息……所以,对孩子的贪玩不能一味指责,鼓励他们合理安排时间。我们的言传身教,就会像一面镜子在他们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拿着书,静静地看着书,孩子的内心也会慢慢地平静,慢慢地爱上学习,从而指导孩子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实现终身学习。 2. 与世同行,更新思想观念 家长要贴近孩子,能主动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动态以及变化,保持自己年轻态,减少跟孩子的代沟。专业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热水放久了会变冷一样,所谓的热门专业随着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变化,也可能持续就业走高,或者趋于稳定。因此,希望在选择今后的专业时,不能仅仅看是不是“热门”,一味地跟风,还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最关键是孩子的兴趣和这个专业的发展路径。 爱默生曾经说过:“心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其让路。”有人说成功属于聪明的人,有人说成功属于勤奋的人,而我们可以这样说: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社会犹如一艘航行中的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好掌舵的准备,实现人生由父母引领,航行自己掌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