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点赞好老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8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在家时总是“马老师怎么怎么说” 中考结束后真心话“最怕的老师”也是她

是严师也是益友 她让学生又爱又“恨”

马晓炜老师和学生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简介

马晓炜:28岁

镇海区中兴中学团委书记、语文老师

●推荐理由:

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上了语文课,进而喜欢上了语文这门学科。她既是严师,也是益友。

    工作未满五年,年仅28岁,她无疑是年轻的老师,但是,她已经带了学校两届初三毕业班。她带过的学生不算多,但说起马老师来都充满了亲切劲儿。因为学生们在家里经常提到马老师,喜欢用马老师讲过的话和分享的故事来鼓舞自己,也因为接班短短一年时间,班级的学习氛围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她被学校和家长们推荐为好老师。

    暑假里,我们与马老师和家长对话,了解这位课堂上的“马老师”和课堂外的“老马”,是如何与学生相处的。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记者 王伟 实习生 胡梦瑶

    [ 学生眼中 ]

    把学习目标变成制度

    她是严格的执行者

    “老马,你看到你宿舍桌上放的长长一排蛋糕了吗?那是我们亲手给你做的。”一年多前,上一届学生的初三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马晓炜因为有宁波市说题展题任务,到第一天傍晚才赶到基地。下车走在路上,就收到了这份至今甜在心底的礼物。

    “老马,难受别憋在心里,看到你这样,我们也很难受,呜呜呜……”也是那次实践活动中,马老师因为自己家里的事情,心情不好,结果,学生们陪着她一起哭了一场,最后还是她去安慰学生。

    “这次中考结束后,学生们毕业返校时,一班和二班其他老师开玩笑似地问学生们最怕的老师是谁,学生们都说是我。”这是今年6月底,这届学生毕业时马老师的“收获”。

    在镇海区中兴中学连续两年带初三学生的语文老师马晓炜,是课堂上学生口中的马老师,也是课后学生口中的“老马”。但实际上,马晓炜今年才28岁,在之前的连续几年中,她都是学校最年轻的老师。学生们叫她“老马”,只是出于一种亲昵。

    在从教这条路上,年轻的马老师希望能成为学生们的严师益友,如今看来,效果还不错。

    在担任班主任时,马老师给班级制定了班规,包括卫生打扫分区域包干,出现问题责任到相关人员,自习课的自习规则,每月评选成绩及行为习惯方面进步同学并进行表彰等,严格督查落实,奖惩措施一概不落。一开始,学生们一个个露出哀怨的眼神,但一个月之后,这些就成为了习惯。

    在做语文任课老师时,为了让初三的学生在课堂上依然能够踊跃发言,她给学生们制定了一个学期的发言目标,每堂课登记落实,学期结束同样有奖有罚。

    把学习目标变成制度,老师是这个制度最严格的执行者,当一切走上轨道以后,制度就变成了习惯,老师也成了学生眼中要求严格的老师。

    而在课后,马老师和学生有一个秘密阵地,那便是班级周记。这个周记,不需要每个同学每周写,而是轮流写,每周十来位同学。内容是与班级有关的事情,也包括学生想说的任何话,每一次,马老师都会在后面作批复。不管学生说了什么,马老师都是秘密忠实的守护者。也正因如此,学生们在班级周记里会吐露心事,反馈他们看到的班级问题或自己的想法。班级周记,成了师生之间极佳的沟通平台。

    在课余时间,马老师有意识地“冲”到学生中间去,这是她习惯了的一种方式。“路上遇到学生,边走边聊,下课时听听学生的聊天话题,聊聊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都是非常快乐的时刻。”

    因为分享了秘密,因为年轻好沟通,课后的马老师,成了学生们口中亲切的“老马”。

    [ 家长眼中 ]

    儿子因为喜欢老师 也慢慢喜欢上了语文

    儿子中考考入了镇海中学,周星宇妈妈无疑是开心的,更让周星宇妈妈开心的是,当亲戚朋友们对孩子说“高中再努力三年,以后考个好的大学就可以放松了”时,孩子的反应竟然是:“不行的,我们马老师说了,到了大学要更加努力才行。”

    “马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我儿子原来偏理科,语文成绩有点薄弱,结果因为喜欢老师,儿子也慢慢地喜欢上了语文,这次中考语文竟然考了132.5的高分。更重要的是,不仅仅成绩提高了,儿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年里也提高了。”

    王小雨妈妈告诉记者,女儿中考前一模二模考试不大理想,“我一度很担心孩子的心态问题,想着怎么样才能让她保持良好的状态,结果都不用我说,孩子自己就把自己安慰好了。那天她回家以后跟我说,‘马老师说了,一次没考好没关系的,马老师连高考都没考好,现在老师做得不是很好吗?’”

    原来,4月份复学以后,感觉到同学们的状态没有假期前那么好,马老师就在班里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故事。马老师告诉同学们,当年高考因为发挥失利,她只考入了湖州师范,但是她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在大学期间沉下心来扎实学习,并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拿到浙江省优秀毕业生奖项。于是,大学里的马晓炜开启了早出晚归的学习模式。“那个时候,早上六点起床自学,没课的时候就去学校图书馆,一直待到晚上10点闭馆。如果回到寝室还没学完,便拿一个小灯,到宿舍的阳台上继续夜读。冬天晚上的阳台很冷,就身穿两件羽绒服,再拿一个热水壶,冷了喝杯热水暖一暖继续学习。”

    正是如此,马晓炜在师范期间连续三年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最后获得了浙江省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

    “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故事,是因为觉得这样更加真实生动,也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

    事实的确如此,胡嘉妈妈告诉记者,高考前一两个月,女儿在家里老是提起马老师,“总是马老师怎么怎么说,马老师当年高考失利以后还拿到了那么高的荣誉,不能因为一次考试就怎么怎么样,作为家长,非常庆幸孩子能遇上这样的老师。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有一位亦师亦友的老师,带着他们一起往前走,就是一种缘分。”

    为了挖掘、宣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四有”好教师,本报开设了《点赞好老师》专栏。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四有”好教师,赶紧给我们发推荐信吧。

    征集邮箱:xiandaijinbao@qq.com(标题上请备注“征集好教师、学校名称”字样)。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