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白”兄弟合照(左为茅恺翔,右为夏逸帆)。 |
“大白”同款体型,痴迷健身,高考前最后一周仍经常偷偷去打篮球和羽毛球。夏逸帆和茅恺翔这对不打乖乖牌的余姚中学同班好兄弟,最近双双被清华大学数理专业录取。他们高考一个考了695分,一个考了692分。 最近他俩相约健身房启动暑期塑形大计,一个减重20多公斤,一个减重10多公斤。从学习到生活,两人像这样的友好较量,早已伴随整个高中。□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文/摄 实习生 陈妤涵 被动组了个团,就此相互注意 夏逸帆和茅恺翔都是初中时就名列前茅的好学生,中考稳入余姚中学,一个开始信息学竞赛培训,一个开始物理和数学的竞赛培训。 尽管同是竞赛生,都在省市级比赛获得名次,但当时彼此的印象仅限于“隔桌高个的同学”,不算熟悉。因为同款体型、体重,两人被班级其他同学戏称为“死亡半吨”团体成员。茅恺翔开始注意1米9的“老哥”夏逸帆,而夏逸帆也留意到1米83的“老弟”茅恺翔。 夏逸帆因竞赛集训停课过很长时间,重返教室后文化课落下一大截,全年级组的名次也滑到中游258名。为此,他有过短暂的消沉。而茅恺翔在班上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前十,每当夏逸帆碰到物理上难解的题,茅恺翔很负责任地当起小老师,并分享学习经验。 “我觉得解技术题特别爽,分析推理时就感觉自己像柯南,尤其是解答完最后的VB大题时,特别有成就感!”茅恺翔说,之前语文和英语是弱项,为了让自己的复习更加有针对性,他制定计划逐一击破。 夏逸帆的策略是“题海中总结归纳”,他从高二开始买了近百套模拟卷,如同升级打怪,没事就刷题提高答题速度,原来一张技术卷子一个半小时才能做完,刷到最后半个小时搞定。另外,自己相对薄弱的语文、英语等科目,他选择“厚积薄发”路线,搜罗各种题型多背多看。 到最后,两个好兄弟常常是你追我赶的状态,班上前十,总有他俩的名字。 遵循“劳逸结合,该学学,该玩玩” “两人都挺刻苦的,很拼。”班主任成则丰这样评价。听上去,这两个学霸应该是乖乖男孩的形象。但有意思的是,夏逸帆和茅恺翔私下却是爱说段子且幽默的大男孩。 距离高考还剩10天,班上同学都在埋头刷题,茅恺翔和夏逸帆却约上几个朋友,偷偷溜进体育馆,从早上七点钟开始足足打了四个小时的羽毛球。几个大男孩把复习的压抑、临考的压力全部发泄在了羽毛球上,大汗淋漓,畅快至极。 “劳逸结合,该学习学习,该玩玩”,这是两个学霸心照不宣遵循的一个原则。“我只要放学回家了,就基本上就不会学习。”住宿的夏逸帆周末一回家,打游戏、运动、与家人闲聊一样不少。日常走读的茅恺翔也是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点过就休息,奉行“学习讲求效率,比开夜车更有效。”两个人很喜欢在课间搞活班级气氛,贴吧上看到什么好笑的段子,分享给周围同学。 高考那天,两人也是轻松上阵,没想太多。“放榜那一天,我马上给他打电话,这哥们挺淡定,刷B站视频打发时间。得知我俩进了同一个大学同一个专业,说实话挺开心的,未来我们仍可以一起奋斗。”茅恺翔说。 2020年1月,《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茅恺翔和夏逸帆赶上“强基计划”元年,新政策新方式,两个男孩对于专业正在不断地探索中,“走一步看一步,不敢想的太远,学好眼前的就好。”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他和夏逸帆商量制定了一个暑期塑形大计,保持每天半天的运动时间,相互督促前进。新的比拼正在开始,就看谁先达成目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