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北仑区除了进行信息全公开式管理,更新服务平台信息实现信息公开常态化,还“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组建专家小组采用突击式“推门听课”的方式,对培训机构的学科对照负面清单对表检查。(8月11日《现代金报》) 校外培训,现在已几成每个家庭的教育“刚需”,放眼周边,少有学生不上补习班的。 “刚需”催生的校外培训机构鱼龙混杂,规模大小一不,收费高低不一,软硬件等级不一,师资质量更是良莠不齐。信息的不对等,使家长陷入选择性迷惘,只能在家长群里听口碑进行选择,或者试验性地报班体验,一家又一家地选择报名。当然,并非每个校外培训机构都那么不堪,但因为缺少信息公开与长效监督,不少培训机构普遍存在超标超前行为,把经营效益放首位,培训质量全靠吹,社会责任靠一边,不免产生误人子弟之嫌。 每个校外培训机构在招生之时,都无限扩大办学优点,却闭口不提自身短板。那么,谁来揭开培训机构的质量谜团,谁来照亮校外培训的“灯下黑”?教育部门应担负起这个职责。北仑区的做法十分靠谱,既做加法,也做减法,一方面做好“服务”文章,加强信息的公开透明,为学生家长选择培训机构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做好“监督”文章,加强“双超”抽检,以做“减法”的方式把负面清单落到实处,剔除不合理项,规范培训秩序,理顺行业行为。加减法同时做,既补短板,又拨迷雾,使北仑区的校外培训天地为之清朗。 一直以来,各地教育部门由于时间与精力限制,对校外培训机构通常只重“生”不重“养”,审批把关是严格的,长效监管却是疲软的。说实话,一个地区动辄千余家培训机构也不是面面俱到都能管起来的。但家长与学生的权益要保障,社会效益要兼顾,产业市场要规范,教育部门职无旁贷。怎么办?北仑模式的“加减法”可以借鉴,特别是在“减法维护”校外培训机构的健康指数上,借力发挥,动用正规学校和教研专家的力量,参与突击抽检,弥补人手不足的困惑。当然,我想如果能扩大思维,借助社会之力,聘请更多的校外办学监督员,分片负责,长效监督,严加考核,去除不合理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岂不事半功倍,更能有益于培训产业的健康成长。 钱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