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我是班主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8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次家访意外发现 省心孩子的“坏习惯”……

王宇赢老师向记者讲述他的“发现”

    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处理班级琐碎的事,有一言不合动手的,有丢了东西的,有学习用品忘带的……于是,班主任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了这些孩子身上,引导和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那些品学兼优的孩子,往往忽视了。

    这些在老师和同学眼里“省心”的学生,真的没有一点问题吗?一次家访中,我偶然发现了一个“省心”学生的坏习惯。这提醒了我,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是不是忽视了那些“省心”学生……

    她的故事 家访中无意发现“小秘密”

    三年前,我新接手了一个四年级的班级,希希就在这个班。

    希希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女孩,喜欢看书,爱写作,各科成绩优异,还是学校的大队委员。作为班主任,我根本不需要为她操心。五年级结束那个暑假,我去她家家访,原本只想了解一下她在家里的学习情况,顺便和她妈妈交流家庭教育的心得,希望能从她的家庭教育中总结一些经验,以便开学后在家长会上介绍给班里其他家长。没想到,我的计划落空了。

    记得那次家访,我很自然地问希希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她妈妈欲言又止的神情让我很意外,同时希希也面露难色,好像很不愿意谈及这个话题。这让我疑虑顿生。

    “暑假作业完成得怎么样了?希希,你去拿来给我看看。”我借故把希希支开了,她妈妈这才把孩子在家里的真实学习情况告诉了我。

    原来,希希很喜欢看书,常常放学一回到家就捧着课外书看,以至于耽误了做作业的时间,常常拖到深夜才完成。父母见她晚上睡得晚,早上起来精神不佳,对这样的学习习惯很不满意,但多次劝说见效不大,他们为此也很苦恼,但又不敢和老师说。

    我的反思 忽视了“省心”孩子的成长?

    家访结束的路上,我久久不能平静。原来这些“省心”的孩子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是不是忽视了他们的成长?如果不是这次家访偶然的发现,我会不会错过这个孩子最佳的教育时间?我开始反思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与希希沟通,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这更是我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一方面,喜欢看书是好事情,作为语文老师,我深知阅读对一个小学生的重要性,我得呵护好希希对阅读的爱好,但充足的睡眠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样重要,我得让她明白合理安排好时间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小学高年级段的孩子已有很强的个性,尤其是像希希这样早慧的学生,有较强的个性和自尊心,我不能直接和她说沉迷课外书导致拖延写作业的行为是不对的,这既会让孩子觉得难堪,伤及自尊心,而且她还会因为妈妈把自己的“秘密”透露给老师而迁怒于妈妈,从而影响亲子关系。

    我在等待一个教育的契机,很自然、有策略地和希希谈一谈。

    我的行动 旁敲侧击“不点破” 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

    开学后,我开始留意希希在课堂上的表现,需要的时机很快就来了。

    那天,我注意到希希在语文课上打了好几个哈欠,下课后把她叫到了办公室。“希希,新学期怎么样?是不是暑期综合征还没有结束?老师看你在上课的时候犯困,精神不太好,是不是晚上没有睡好?”借着犯困这一由头,我表达了对希希的关心,提醒她放学回家后要抓紧时间完成作业,晚上早些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我没有说她看课外书的事,更没有用批评指责的语气,只是希望她能够更自律,改变拖拖拉拉等一些不太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让自己更优秀。说真的,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享用一辈子。

    希希的领悟能力很强,对我这番旁敲侧击的关心愉快地接受了。与此同时,我和希希妈妈保持着沟通,了解希希在家中的情况,以备下一步跟进。

    让我欣慰的是,我的良苦用心颇有成效,希希妈妈后来给我写了一封信,为女儿改掉不良习惯而欣喜的同时也向我表达了谢意。与此同时,我见希希在学校的精神状态甚佳。

    事实上,那个暑假从希希家出来后,我特意又家访了多名自己眼中的“省心”学生。希希是这样,其他学生是不是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班长,也是一个老师眼里“省心”的孩子,从小爱听评书,喜欢看历史故事,还喜欢写小说,对数学却有一些畏惧心理。如果不及时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就很容易造成偏科。像这些问题,在“省心”学生身上都“藏”得很深,他们在学校里听话、懂事,表现得很优秀,被冠以“品学兼优”的头衔,光芒掩盖了他们的问题,造成老师忽视这个群体,以致错过了孩子最佳的教育时间。这一次家访,所幸让我注意到了这一点。

    班主任说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表扬、鼓励,更需要批评和指正。

    品学兼优的学生头戴光环,其实也背负压力,他们为了在老师面前维护“完美”的形象而不自觉地掩饰自身的一些小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些孩子往往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他们不愿意家长在老师面前说自己的缺点,又或者碰到自尊心强的家长,秉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和孩子一起掩饰问题,于是我们老师得到的信息是这个孩子没问题!

    事实上,孩子身上的小问题若不能早发现早改正,不利于他们以后的成长和发展。现如今,出问题的往往是“省心”的孩子,而问题的关键往往是他们身上的早期问题被忽视了。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关注班级里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不应该忽视“省心”孩子。班主任要借助家访这一个有效的途径,主动走进孩子的原生家庭,了解孩子的生活状态,与家长进行面对面沟通,开展深入交流,有助于发挥家校合力,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留教育盲区。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