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句歌词,歌颂了对教育事业的代代传承,如今,在宁波一所非师范类高校,已然成为一种风尚。 “在这三年的毕业生中,外语学院有近200名学生从事教育行业,其中一些已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副院长沈乐敏告诉记者。投身教育行业已成为万里学院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的新趋势。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黄峥 张蔚 十年,她成长为骨干 徐丽丽是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2011年,她考取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坦头中心小学的英语教师岗位。刚入职就被分配五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量,这对她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作为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和担当。 除了日常的备课、上课外,她在课余坚持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她始终坚信所有的努力,都会被时间所眷顾。 正是这一份坚持,她所执教班级的英语成绩连续多年获全镇统考第一。从教近十年,徐丽丽获得县英语教师口语比赛一等奖、县英语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区课堂教学评比英语学科二等奖等20余项个人荣誉,负责和参与各类课题研究共计12项。这些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付出。 留学归来成为教师 与徐丽丽不同,汤筱玲日本留学归来选择做了一名教师。汤筱玲是该校外语学院日语专业首届毕业生。2006年日本留学归来,她考入宁波外事学校,担任日语高级教师一职。 如今从教十余载,她所教授课程广受好评,曾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校级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她所指导的学生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脱颖而出。汤筱玲工作表现出色,顺利地从日语教师晋升为经贸教研室副主任。 “大学期间我感受到学院老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生活的关心,让我深刻明白和学生亦师亦友的关系和以心换心的沟通,我最终选择成为一名教师。”汤筱玲说。 农村,更广阔的舞台 还有毕业生选择到农村任教。刘须凯是该校外语学院日语专业13级的毕业生,也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退伍士兵。退伍返校后,他在一个培训机构兼职,感受到教育工作的魅力。 2017年,他通过农村特岗教师招聘,被分配到一个距离城区30公里的偏僻村庄任教,倍感压力的同时又充满动力。 他积极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努力改善学校育人环境。他注意到学生们的课间活动基本上都是扔沙包、跳绳,形式过于单一,设备过于陈旧。他向校长提议将课间操改成律动舞,把扔沙包、跳绳换成篮球课,学生的课外活动变得新潮起来,学校的氛围更加阳光有活力。如今的他已成长为河南省永城市酂城镇肖楼小学的副校长。 母校 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面对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趋势,浙江万里学院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育人之路,不断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该校外语学院致力于打造“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外语+专业”创新模式,以夯实外语为基础,以教育、商务、翻译为特色,满足不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该校的文化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采取了“基础课+核心课+模块课”的课程设置方式,在掌握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构建了国家公务员、文秘、中小学教育、新闻出版等多个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