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宁波市20多万3岁以下婴幼儿的养育照护难题,7月份,宁波出台《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对婴幼儿照护家庭的支持和指导”“发挥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功能”“增加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规范化管理”。其中,政策支持用人单位和工业园区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新政于8月17日正式施行。 那么,社区、企业和市场反应如何,婴幼儿家长是否如预期般满心欢喜?这几天,记者进行采访调查。□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樊莹 新宁波人 带娃上班肯定好 但还有顾虑 莉莉和老公都是新宁波人,去年10月生下一个可爱的男宝宝。 莉莉的老公因工作需要到处出差,宝宝的吃喝拉撒睡全部交由莉莉和婆婆,产假结束后莉莉回到工作岗位,自己的父母又来轮岗帮忙照看孩子。 “没了他们,真不知道怎么应付。儿子睡觉总是不踏实,不是总醒,就是翻来覆去哭闹。生活就跟打仗似的,长辈们年纪大了,老是一个人照看孩子也不现实,太吃力了。但如果外面找保姆,又不太放心,而且高素质的保姆价格太高。”莉莉说,她现在所在的公司,新手妈妈差不多有四五个,大家都面临“孩子谁来带”的难题。 得知宁波出台新政,支持用人单位和工业园区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莉莉说:“如果真的办了这样的托儿所,带娃去上班,从梦想变为现实,这件事肯定是好事。但冷静下来后,我们还是会有一些顾虑,除了卫生状况、专业度,最实际的问题就是费用,政策没有明确提出,只是说‘企业可采取自建自营或委托运营的方式’。如果一年要额外支出上万元,我还是要好好考虑一下。” 记者微调查 二孩家庭更需要这样的服务 关于托儿所,记者对10位年轻妈妈做了个“微调查”,其中2组家庭中有一方为本地人,2组家庭中双方都为本地人,另外6组家庭夫妻都为新宁波人。二孩妈妈4人,新手妈妈6人。 自己和老公都为宁波人的两位妈妈(都是新手妈妈)说自己基本不需要在孩子0-3岁时放托儿所,因为双方父母可以轮流帮忙照顾,两边父母的年龄都不是很大,照顾一个孩子目前来看还是忙得过来的。 一方为宁波人的两位妈妈,其中一位刚生第一胎,同样表示暂时不会考虑这个问题。但另一位二孩2岁不到的刘妈妈觉得挺需要这样的托儿所。“我们家老大已经8岁了,老二2岁不到,我自己快40了,父母年纪也有点大,照顾二宝时总感觉力不从心,如果企业里有这样的福利性质托儿所,我还是愿意的。” 和老公一样都是新宁波人的6位妈妈中,二孩妈妈3人,新手妈妈3人。二孩妈妈无一例外都希望能有这样的托儿所,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自己爸妈年纪都有点大,家里还有个大宝,还要他们带二宝有点对不住老人,目前家里请了保姆,老人家再看着点,但其实生活成本真的挺大的,如果企业有福利性质托儿所,还是愿意尝试的。”夫妻俩老家都是湖南的郭女士说出了这个群体的心声。 记者发现,整体而言,夫妻双方有一方或双方都来自外地的家庭,又是二孩的,基本上听到有社区或企业托儿所,都表示欢迎,唯一担心的是孩子太小,能否尽心照顾的问题。相对而言,第一胎的家庭,更愿意双方老人轮流来照顾。 市场上已出现3岁以下育儿园 在高新区东晟府的一楼商铺中,有一家机构已经试运营一段时间,里面有10名17个月-3岁的宝宝在接受照护和双语教育。这是为万科宁波总部提供配套服务的育儿园,服务主要面向万科的员工、小区的业主和附近的企业。 “宁波政策刚出台,我们也在根据政策进行调整。”这位创始人说,选择服务1.5-3岁的婴幼儿,有几方面考虑,一方面,1.5岁以前的婴幼儿主要以生活起居照顾为主,1.5岁以后的婴幼儿则进入学习敏感期,他们开展的是双语服务,除了对婴幼儿的照护以外,也侧重语言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培养。另一方面,1.5岁以前,孩子太小,父母会舍不得送孩子去外面照管。 在他们的班级设计中,12个宝宝的班级,配备一名中教,一名外教,一名助教和一名生活老师,这样的师资配备下,目前其收费也是比较市场化的,与企业福利性质托儿所差距较大。 “目前的收费是偏市场化的,今后,我们会和附近的企业探讨合作成立员工福利性质托儿所的可能。”这位创始人说。 宁波市总工会 需要做好 “长跑”的准备 早在四年前,宁波市总工会就把目光重新转向新生妈妈这一群体,当时二孩新政全面放开,考虑到“背奶妈妈”在公共场合会有哺乳的需要,市总工会女职委建设推广“母婴室”。 在如今新的社会形势下,部分年轻人担心生得起养不起,以至于不愿结婚生子。为了解决这一部分人的后顾之忧,从国家到地方陆续出台新政,支持社区、用人单位和工业园区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但这不是强制性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宁波市总工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日常走访企业中,他们发现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这样的条件和意愿。根据文件,一般是建议职工适龄子女达到20人及以上的单位,举办单位托儿所。像各类园区和工业集中区,职工总人数很多,职工适龄子女也达到20人及以上,但单个企业带着0到3岁孩子的妈妈可能就零星几个,“这个托儿所建还是不建,到底由谁来建成了焦点。类似这样的情况,建议园区在规划建设时,同步考虑职工需求,提前规划托儿所场地。” 另外对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来说,职工的孩子托管到这里,不是说单单考虑他们的吃喝拉撒就行。从经营许可、场地和楼层的设置、聘用人员的资质再到食品安全标志、家具的安全设计、消防安全等,全部都要考虑进去,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在学说话走路阶段,任何一个环节疏漏都可能导致问题出现。因此,一些企业会认为“成本太高,风险太大”。 该负责人认为,这件事要做好,没办法一蹴而就,需要做好“长跑”的准备。 目前,针对企业顾虑的问题,宁波市总工会也在走访收集意见,同时学习其他城市的做法,以求更好地帮助企业,同时服务到企业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