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仑泰河学校的“光盘风云榜”。 学校供图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事实上,宁波已有不少大中小学校在此之前就开展了惜物教育。今天,《现代金报》、甬上教育APP向全市大中小学生发出倡议:光盘行动我参与!也请老师和家长以身作则带好头! 行动 学校试行“剩饭称重” 治好学生“挑食症” 为践行光盘行动,巩固学生节约粮食意识,北仑新碶中学上个学期试行“剩饭称重”制度,以量化、直观化方式开展节约粮食教育。 餐前,班主任提醒学生按需打饭,避免浪费。饭后,每位学生将剩饭剩菜分别倒入各班专属厨余垃圾桶,再由值周班级学生负责逐一称重、记录,值班班主任汇总后在班主任群内通报。各班剩饭剩菜量还与班级评优直接挂钩,若剩饭剩菜量处于年级组后50%,则失去参评校级或区级优秀班集体资格。班级剩饭菜量每月处于年级前三低的,在学期末给予班费奖励。 同时为确保学生吃得好、吃得饱,学校丰富每日菜品,每天2荤1素1汤,一周五天不重样,满足学生不同口味,并允许学生一盘吃完后补打饭菜。该制度实施一个月后,全校饭菜剩余量同比下降超40%。此外,学校通过对剩饭剩菜重量的精准化研判,主动转变菜品种类,选择更加契合学生口味和喜好的菜品,减少浪费量。 泰河学校开展“1+N”光盘称重活动,通过给班级的泔渍桶称重排名、设立班级光盘行动小小指导员,通过奖励表现好的班级等途径,引导同学们学会节约,不浪费粮食。 活动效果十分明显,有些挑食的孩子在活动中治好了“挑食症”。据该校老师介绍,现在即使不提醒,各班的剩饭剩菜也不会多,每个同学都自觉参与到光盘称重行动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的惜物教育开展已久,在校园的失物招领处,放着孩子们不小心落下的衣物、文具等着认领,食堂的“光盘行动”让孩子们的剩饭剩菜少了很多。校长黄铁成此前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惜物教育正当时》,谈自己的惜物教育观。黄校长在文章中说: 孩子们的言行是大人的一面镜子!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言:“夫君子之行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惜物教育不仅仅是勤俭节约的需要,更是修德、育人的需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培养的是我们每个人内心谦逊、感恩等品质。 大力倡导勤俭节约,长期坚持惜物教育,保护环境、爱惜生命,是德育的需要,更是开发每一个人尊重劳动成果、珍惜他人付出,培养敬畏生命、学会感恩等美德的需要。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孩子铺张浪费,根源往往在大人身上;学生没养成勤俭惜物的习惯,教师、长辈的言行和教育意识常常有缺失。“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作善也。”父母勤俭持家,家风更容易正;教师勤勉惜物,孩子就容易养成此类好习惯,其原理在于“熏习”二字!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理是类似的。 黄校长曾长期观察:喜欢挑食的孩子,家庭教育往往有过于宠爱孩子等问题;习惯浪费粮食的孩子,家里父母等长辈常常存在对物品过于铺张等态度;吃饭时满桌子都是饭菜,扔餐盘时随意扔摔,基本上都与父母和老师不重视或言行缺失有关。 惜物教育适合每个人,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条件和时机循序开展。比如,在大力提倡垃圾分类的当下,如果能让孩子们坚持亲身参与垃圾分类,轮流对垃圾进行分门别类操作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就能让他们对身边的浪费现象有更真切的体会。又如,学校餐厅、家中厨房、田间地头,是进行惜物教育的好地方,观察、收拾、称重厨余垃圾,定期择时去实践基地或山野乡村亲身参与劳动,才能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深入的体会。 还如,家庭惜物教育应人人参与,班级勤俭节约教育建议从教师带头开始,从细节做起,长期坚持,才能让相关的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外,设立“基于互联网+的失物信息查询和招领平台”,实行“餐厨垃圾称重制度”,设置节能环保和垃圾分类义工队伍,成立节能环保校外辅导员和实践基地等,都是值得尝试的办法。 倡议 参与光盘行动 反对铺张浪费 《现代金报》、甬上教育APP向全市的大中小学生们发出倡议:参与光盘行动,反对铺张浪费,珍惜粮食,厉行节约。我们同时倡议:老师和家长们要以身作则,为孩子们带好头。 如果你所在的学校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做法,可以联系我们,让这些好的做法得以传播和分享。如果你的家里有什么好点子,也可以用图文的形式告诉我们。如果你是小记者,请你拿起纸和笔,写或画下你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 光盘行动不是喊口号,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它需要人人参与,时时行动,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