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静 象山县天安幼儿园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猝不及防,很多医务工作者、警察等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损失。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化“危”为机,待到疫情结束,带领大班幼儿回顾这一次特殊的人生经历,挖掘有价值的教育点,并转化为促发幼儿生长与发展的学习点,我们通过三研三审的形式,对疫情背景下的大班主题活动展开审议。 1 三研:寻主题实施之源,理清思路 三研,指的是研儿童,研内容,研资源。做到这三研,可以让我们寻找到主题实施的源头,通俗说就是为什么要开展这个主题,开展这个主题的依据是什么,开展主题有哪些可行性的条件。 1.研儿童,以人为本 主题活动的预设者是教师,但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是儿童,离开儿童的主题审议是纸上谈兵。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对于疫情防控,幼儿的兴趣点是什么?他们的关注点有哪些?站在儿童视角,梳理他们对疫情的未知和疑惑,识别幼儿的现有经验,链接《指南》,可以从科学认知、身心健康、社会情感三方面回应幼儿的真实体验和发展需要,对接下来引发的儿童学习与发展可能性进行思考。 2.研内容,以质为要 大班幼儿求知欲望强烈,情绪情感日益丰富,而且已具有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能爱护身边的环境,有关注社会事件的真实需求。仔细聆听教师对幼儿发展可能性的分析,预判教育价值点,聚焦主题创生内容。 整理老师们的对话,发现涉及的内容有了解病毒,保护自我和致敬英雄,经过一致商议,认为可以开展主题《病毒大作战》,从病毒是如何传播的话题切入,重点探究防疫经验和卫生习惯,关注抗疫故事,并引导幼儿感恩身边的疫情抗击英雄。 3.研资源,以适为宜 一个主题从设计、实施到完成,是家庭、幼儿园、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脱离幼儿园以外可利用资源的主题审议是闭门造车。主题前审议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盘点可利用的现有资源,以确保主题顺利高效地完成。通过审议,我们觉得可挖掘利用的资源如下: 物质资源:全民抗击疫情的视频、建造雷神山医院的短片、七步洗手法的视频、疫情图鉴等,自制绘本《防病毒小妙招》、绘本《一个叫冠状病毒的坏家伙》和《妈妈要去打怪兽》等。 家长资源:抗疫一线的医生家长、警察家长、社区工作家长等。 视频、短片和绘本能够帮助幼儿直观感知和再次回忆全民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场面,能够直击人心并唤起幼儿的情感认知;家长述说的抗疫故事更加具有真情实感,这些都将是最宝贵且最有说服力的教育资源。 2 三审:探主题实施之路,建构框架 三审指的是在了解儿童原有经验和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在链接《指南》和幼儿学习与发展可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上,对主题目标、内容及路径开展研讨,力求形成主题的整体框架,以供教师参考执行。 1.审目标,以指南为准 确定了主题的具体方向,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大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分析主题的核心价值,制定具有概括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主题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指导教师如何分层落实主题。 我们对主题《病毒大作战》进行目标制定的探讨,在初次制定的基础上,对照《指南》的要求,再次调整目标。 2.审内容,以经验为先 在审议主题的内容之前,主持人先抛出几个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可支撑现有目标的实现?选择的内容是否链接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否盘活、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带着这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老师们开始对搜集到的内容进行甄选,考虑到领域的均衡性和活动形式的丰富多样性,最终选取了11个集体教学活动,涉及了社会,科学,健康,艺术,语言五大领域,搜集了相关的视频资料4个,还设计了丰富的区域活动帮助幼儿主动建构对病毒的感性认知和致敬志愿者的情感,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践操作,亲身体验在新旧经验之间寻找成长关键点,以下这张图能够清楚表达主题的框架: 3.审路径,以脉络为主 思路决定出路,主题活动的路径能够牵引各子主题的连贯实施,路径对了,能让教师和幼儿少走弯路,形成整体的、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在审议路径前,我们共同思考一个问题:主题的脉络是怎么样的?怎么样避免单一的集体教学形式,避免脱离实际生活而灌输知识?掌握一个核心经验,不仅要知其然,还要做到知其所以然,我们觉得先从集体教学入手初步了解病毒是什么样的?病毒可能从哪里来?它是怎么传播的?再通过讨论、调查、询问等手段引发思考:病毒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亲子制作宣传画和区域活动等建构预防病毒感染的经验,注意健康饮食,共同守护自然,善待动物等。最后用实例引发幼儿的感恩之心,升华幼儿的社会性情感。 疫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场考验和灾难,面对突发事件,对于生命教育和生态教育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思考和重视,抓住时机,正确引导幼儿敬畏生命,感恩成长,并和这个时代同频共振是作为学前教育人的天职,我们责无旁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