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长心中,早恋就像洪水猛兽一样,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惊慌失措。十一二岁的年纪正是青春期,情窦初开的孩子该怎样引导? 这个孩子,与平常听到的差生不同,她文静,乖巧,成绩优异,自我约束能力强。当她情窦渐开,被其他同学的流言蜚语伤害,她变得不知所措。班主任发现后及时介入,用理解与信任温暖她的心,陪伴她走出迷茫,变得更加积极阳光。 自习课传纸条被发现早恋 她的故事 “丁零零……”自习课的铃声响了,我像往常一样开始了班级巡查。因办公室离班级后门比较近,我习惯从班级后门进入。班级里和以往一样安安静静的,步入初三,学习更加紧迫了,绝大部分同学都在认真完成作业。 当我走到一位女同学旁边时,只见她惊慌地把一张纸条塞进了课桌里,可是因动作急,纸条掉在了我的脚边。我马上关注到了她,然后捡起了纸条。 纸条上是两个同学的笔迹,内容五花八门,引起我注意的是另一个女孩子写的一句话:“现在大家都在传你和隔壁班的某某在一起了,有人还说他亲了你一下。”我转眼看向她,她满脸通红,惊慌失措地看着我,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自习课专心学习,下课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我轻声对她说道。 自习课结束,她准时来到办公室。“自习课是用来高效自主学习的,我希望你能珍惜这段宝贵的时间,不要再出现违反班规的行为,你能做到吗?” “我保证下次不会再犯了,老师!”她急切地回答。 “好的,老师相信你。”我停顿了一下,说:“那么接下来能和老师说说你和他的事情了吗?” 她低下头,两只手搅在一起,静默不语。 “我想了解一下你们的情况,毕竟这件事情我已经知道了,你可以和我说说吗?”我语气平缓地说。 又静默了一会,她还是一声不吭,低着头,眼泪却又滴了下来。 我的行动 表明立场“我想保护你” 这个孩子有点内向,成绩优异。这是进入初中以来我第一次单独在办公室和她交流。因为交流问题的敏感,我看出了她的紧张,也感觉到她淡淡的敌意。怎样才能把这种局面扭转过来呢? “今天把你叫到办公室,我的目的不是批评你。青春期对异性产生一种懵懂的好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这个没有什么值得批评的。”她惊讶地抬起头,直直地看着我。 我继续说道:“作为你的班主任,我知道了这件事情却置之不理,没有和你沟通交流,没有了解具体情况,我想我可能就不能称之为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了,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我停顿了一下,让她消化一下我表达的意思。 “其实看到纸条的内容时,我很生气。我生气不是因为你们走得近了,而是我看到上面写着现在有很多同学已经知道了你们的事情,并在背后议论你们,我怕你受到伤害。流言蜚语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困扰,老师想保护你。”我表明了立场,“你能和老师说说,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吗?” “校外补习班认识的。”她终于开口了,“他这个人很好,对我也很好,后来他说要我做他女朋友,我就答应了。”紧接着,她急忙解释:“老师,我们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纸条上写的事情绝对没有发生过!我也很难受,很困扰。”她越说越委屈,眼泪就滴了下来。 我拿了张餐巾纸让她擦擦,对她说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毕竟初中生对早恋是非常敏感的,有些同学看到了你们一起回家,妄加猜测,添油加醋,就有可能让事情失去真实性。”她认同地点点头。 我又继续解释道:“这种流言蜚语不容易澄清,我们能做的就是约束自己的行为,让那些能产生流言蜚语的行为尽量避免,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切实际的猜测自然会被大家遗忘。” 她的转变 “小美好”成了前进的动力 “其实青春期对异性产生那种懵懂的好感是一件挺美好的事情,但是这份美好更适合放在心中,一旦用行动表达出来,越过了底线,反而会让我们受到伤害。就像你现在一样,深受流言的困扰,即影响了学习,也影响了生活。我希望你能保护好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合适的事情。” 看着她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知道谈话的目的已经基本达成了。天色不早了,我让她先回家,晚上好好想一想接下去怎么办,想好了可以再来找我谈一谈。 第二天放学后,她扭捏着来到我的办公室,轻声和我说:“老师,你有空吗?我想和你谈谈。”我笑着点头。 “老师,我们已经说好了,放学各自回家,会保持好距离,希望流言能尽快消失。我们也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在接下去的时间里互相鼓励,为同一个目标冲刺!”我发现她的眼睛中有光。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她的成绩越来越优秀了,那些流言蜚语也渐渐地远离了她,她实现了那日说的话,我想那份美好已经成了她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正面引导比批评更重要 早恋在初中是一个敏感话题,一般孩子都不愿意被老师知道,他们觉得老师知道后就会批评,然后联系家长,紧接着他们的事情就会被所有人知道。当孩子第一次出现对异性的懵懂好感,其实他们也会惴惴不安,不知所措。 所以,批评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反而会让我们与孩子站在对立面,这样,沟通会变得更加困难,孩子将不会再相信我们。而这个结果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我们要珍惜孩子的信任,我们要了解孩子的需求,正面引导孩子自己处理好自己的问题。帮助孩子成长,才能让美好的事物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真正的“美好”。 班主任,一个平凡的岗位,却是孩子和班级的核心,更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纽带。班主任的态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孩子和家长的态度。在这个版块,请看班主任怎么诠释他们的“权力”。 此栏目面向广大教师长期征稿,征稿要求:3000字以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某类问题孩子的教育案例,达到启迪同行、引导家长的作用。 投稿邮箱: xiandaijinbao2@qq.com (邮件请备注栏目名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