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金报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8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200多位中考生上了“普高线”却还是选择当地职高

宁海职业教育是怎么做到的?

宁海模具制造专业学生下工厂实习。 通讯员供图

    在不久前结束的2020年宁海县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招生工作中,有200多位中考成绩上了普高线的孩子,最终放弃报考普高,选择职校,这在10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近年来,宁海县教育局加强统筹、优化环境、深化改革,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灵活地调整职业教育服务内容,使得宁海实现区域内人力资源与供给结构的动态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可以说,宁海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等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撑。宁海职业教育良好的学风也改变了许多家长和学生对职业学校原有的一些片面看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县内外学子来就读。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樊莹 实习生 陈妤涵 通讯员 张帆 林敏建

    行为礼仪军人化,生活习惯军营化 培养新时代工匠,德育为先

    A

    在宁海,有4所中等职业学校,分别是宁海县职教中心、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以下简称“宁海县一职高”)、宁海县技工学校、宁海县双林职业学校。

    近年来,宁海职业教育支撑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肯定,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据统计,该县职业学校每年为社会培养3000名左右高素质的实用技能人才,许多毕业生和学员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和自主创业人员。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一直认为,经济要靠产业作支撑,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新时代工匠。但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首先要做好德育建设,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宁海县教育局局长陈开南说。

    在县职教中心的寝室里,每一张床位上都摆放着方方正正的“豆腐块”。每天早上6点,学校吹响军号,学生穿着军装,整整齐齐地到楼下列队,出操。

    “这不是在军训,我们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是这样的。”程梦瑶是该校的高二学生,她说:“我们学校有要求,被子的每个角都要成直角。”在校两年,准军事化的生活对程梦瑶影响很大,让她明白做事情要精益求精。

    李彬从宁海职教中心毕业已经24年,是宁海县大渔馆餐饮的老板之一。他表示,进入社会创业这些年,学校带给他最大的财富就是结识了一帮团结的同学。“我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合伙开了这个农家乐,我们分别是学酒店服务专业、烹饪与餐饮管理专业、财务专业的,店里还有不少同校的师兄弟,大家互帮互助,同学带同学,已经在当地开设了五六家分店。”

    宁海县职教中心一直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构建后备军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多元文化熏陶的“三元整合”德育模式,从人品、人格、人文三个层面,打造学生成才的立体支柱。

    该校副校长袁哲海表示,自1991年起,学校引入军校生活方式,挂牌“宁海县后备军人学校”。借鉴部队的管理方法,要求学生的日常行为做到“行为礼仪军人化、生活习惯军营化、集体活动军事化。”此外,学校以浙江省一级心理辅导站的平台优势,对学生实行和谐的人际互动、多元的成功体验、分层的心理关怀三项举措,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健全健康的内在人格。

    谈起中职学生的现状,袁哲海坦言:“这些孩子在初中,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自我认同感较低,如果这两点不能突破,就没法成为一名高素质技术人才。事实上,在宁海,企业选人,是先看品格,再看技术的。”

    经过多年的积累,宁海县职教中心三元整合的德育模式改变了传统德育低效现状,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改变了许多家长和学生对职业学校原有的一些片面看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县内外学子来就读。许多家长说:“这所学校环境好、校风好,就业有路,升学有道,我把孩子放到这里放心。”

    在宁海县教育局的统筹下,县里其他职业学校也纷纷开展准军训化管理模式,同时,结合自身校园文化,炼就了县一职高的“一职有范”、县技工学校的“三E”德育等德育品牌,打出了具有宁海职校德育特色的“组合拳”。

    良好的品行使宁海职校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明显加强。校友屠尖兵是宁海县技工学校79年毕业生,现在在宁海经营一家大型文具公司。今年已经五十多岁的他依旧活跃在学校的各类校友活动上,为学校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与母校合作紧密。此外还有像得力公司的五一劳模梁伟锋也是宁海技工学校的知名校友。在宁海职校的德育建设下,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热心校友,他们凭借在学校学得的技术和综合能力,主动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并反哺母校。

    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为助推产业发展培育本土人才

    B

    宁海是著名的机械雕刻之乡,尤其是精雕产业在国内市场数一数二,业界对这方面人才需求量大。为此,宁海县职教中心与北京精雕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紧密型校企合作的“精雕”模式,20年来已经发展成为浙江省职教四大校企合作模式之一,培养了500多名精雕创业小老板。

    宁海知名企业宁波市凯博数控机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便是宁海职教中心“精雕班”的毕业生。还有的同学在毕业后自己购买精雕机器,从小作坊开始一路做大,并入驻宁海模具城,现在年产值上千万……这样的人才培养例子在宁海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宁海模具行业从业人员,5个人里就有2个人是毕业于宁海相关专业的职校。

    宁海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志伟表示:“宁海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一直都很重视校企合作,形成了市内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促进了产教融合。”比如宁海技工学校模具专业的学生,与企业师傅一对一师徒结对并在学校成立陈育勤大师工作室;宁海一职高和当地电视台开展校媒共育电视人,聘请非物质遗产大师来校传承泥金彩漆技艺并开办泥金彩漆专业等。

    同时,宁海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比如宁海本土企业双林集团投资200余万元,在双林职校创建实习教学工厂。双林职高依托企业技术优势,聘任企业技术专家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同时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形成“企业专业导向型”办学模式,这一创新之举还被列入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工程建设。宁海县技工学校与宁波锦华汽车检具有限公司共建现代学徒制生产性实训基地——锦华学堂,实行“导师带徒”,按教学计划参加锦华公司的生产实训,通过“校企双师导学、岗位实战成才”,培育本土人才助推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宁海企业与全国高校共建立了84家实习基地,培养企业内训师487名。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累计培养模具、文具、汽配等产业急需的各类技能人才7200余名,培养周期大大缩短,企业育才成本降低50%以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