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8月28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公师生“鲶鱼”变“咸鱼”需完善支持机制

    13年来,超过3000名国家和地方公费师范生(以下简称公师生)如同种子一样,播撒宁夏各地,成为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在县城高中,一些对教育满怀热忱、立志用自己的学识为地方教育带来生机的公师生,却在优质生源严重流失、施展新教学理念屡屡碰壁、评职称难等现实困境面前,变得“一谈理想就痛苦”。

    (半月谈8月26日)

    就具体实践看,在基层,尤其是中西部偏远落后地区县级高中教育疲软的大环境下,毕业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受过数年专业熏陶、具有较强教育情怀的公师生,下到基层后由于有较新的教学理念、充沛的精力等,很容易成为激活基层教育活力的“鲶鱼”。

    然而,就现实来看,这些公师生在发挥基层高中教育“鲶鱼效应”的同时,由于诸多主客观现实困境影响,很难“扎根”,一些留下的年轻人热情渐消,有了“咸鱼”心态。

    比如,西部基层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县城高中升学压力更大,但县城高中却不敢大胆重用年轻公师生;职称评定难,论资排辈“熬”煞年轻公师生;新教学理念难以施展,公师生陷入自我怀疑;外出培训机会少,视野渐狭隘,水平难提升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或间接打击、消磨公师生在基层扎根的信心。

    国家推出公师生,其目的就是把一些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新风气等带进基层,以期扭转和改变基层教育效果不佳的不利局面。而这,需要的不仅是要为基层投放高质量的公师生,更同时应该有人尽其才、发挥应有效应的一系列配套新机制。遗憾的是,从现实看,这却是缺失的。这也是公师生“鲶鱼效应”变“咸鱼效应”的根本原因之一。

    比如在用心用好的问题上,由于没有相对独立的公师生破格或大胆使用机制,使得一些基层县级高中明知年轻公师生们有能力、有潜力,却就是不敢在具体实践中大胆使用。这其中,与地方具体学校的领导思想解放有一定关系,但更深一层,却未尝不是基层在没有破格使用公师生新机制的制度撑腰,从而缺少担责和底气密切相关。

    又如在职称评定上,由于缺乏必要的公师生职称晋升单列和倾斜、革新机制等,使得公师生在论资排辈等不尽合理的旧职称评定机制面前,毫无优势和机遇可言。职称连着教学能力和效果的肯定与待遇,失去优势的公师生有满满的挫败感可以想象。

    再比如在教育新理念的落实上,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改革和实施跟进机制,使得基层县级高中明知相关教育新理念效果好、跟得上形势,但在具体实施中就是缺乏具体操作制度支持,以及必要的人文配合等。当然,相关的不配套问题还有不少,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谨防公师生“鲶鱼”变“咸鱼”,除了直接浅层和表面地给予学校用人自主权、要求基层县级高中要“敢于重用”公师生,将他们放在关键和重要岗位上,让他们充分发挥自我,公师生也要自我发奋保有动力等之外,更应该从公师生人尽其才激发的根本配套制度上发力。而这,基层主动改革配套是一方面,上层的及时完善指导推进也很重要。余明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