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宁波家长期盼的小学课后托管服务如期而至! 8月底,宁波市教育局下发文件,宁波各地各校将在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逐步完善托管服务机制,适度扩大托管服务面,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题。 记者从我市各县市区获悉,全市各小学正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其中不乏亮点。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李臻 樊莹 马亭亭 王冬晓 通讯员 杨阳 董文金 郑时玲 乌雯雯 余佳汶 制订适合学生发展的 “订单式社团” 江北区课后托管采取个性化社团+校内托管服务模式。 从2012年起,江北区开始启动个性化社团活动,至今已有8年之久,为做好社团活动,学校通过与家委会合作研讨方式,制订出适合学生发展、满足家长需求的“订单式社团”,学生可通过自主选择心仪的社团,拓展个性化发展。2018年起,江北区教育局开启建立社团资源库工作,以筛选优质校外资源供各小学选择。 ●举个例子 江北区洪塘中心小学是坚持校内托管服务和社会化课后服务“两条腿走路”的典型代表。 该校在开展校内托管服务,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完成作业、体育锻炼的同时,继续推行“快乐社团”社会化课后服务,分为校内社团和校外社团两种,家长可根据孩子自身需求报名。新学年,学校开设包括创客、球类、棋类等20多个课程供学生选择。 将课后托管 打造成育人新基地 早在2018年2月,奉化区政府专门下发推进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举办模式和具体措施,同时成立了工作协调小组,为小学课后托管服务提供保障。 通过两年多不断建设,这个新学期,奉化区所有小学均开通了该项服务,时间为放学后1至1.5小时,学生参加率达到90%以上,几乎所有小学教师都参与了课后托管服务,每生每月收取150元,家庭困难学生予以全部减免,受到家长一致好评。 为此,奉化教育局还指派区进修学校课程专家,精心设计课程,建立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拓展性课程体系。 ●举个例子 这个学期,奉化已开设科技实验、书法、围棋、武术、足球、家庭作业辅导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程50余门。同时,各校立足自身文化,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特色活动,如岳林中心小学的民乐、新城实验小学的陶笛、实验小学走书等,助力打响校园文化品牌。 除了作业托管 还有特色培训 记者了解到,北仑已全面推行“四点钟学校”,全区27所学校共开设近300个课堂,妥善解决近万名双职工子女的课后托管问题。现在,北仑正积极将“四点钟学校”打造成学生开心、家长省心、社会放心、教师安心的开心乐园。 其实,早在2017年底,北仑区就在华山小学、绍成小学、新碶小学、小港中心学校四所学校试点“四点钟学校”。 目前,北仑区“四点钟学校”已开放准入制度,招收对象由原来的低年级扩展到1至6年级,接纳学生近万名,同时延迟托管时间,家长接送时间延迟到17:00以后,并根据季节变化作合理调整。如冬令时17:00—17:15,夏令时17:15—17:30。 ●举个例子 岷山学校“四点钟学校”涵盖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作业辅导类、自主学习类、晚接托管等八大领域,覆盖全校各个班级;小港中心学校则采用“1+1”的项目选择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若干个项目参加;博平小学开设了小提琴、古筝、架子鼓、电钢琴等器乐、舞蹈艺术班及篮球、科技、七巧板等健体益趣项目,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的开班、高质量的服务,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欢迎。 在托管服务中 体现“成长理念” “太好了,放学后孩子又有地方去了,我们上班也安心。”因疫情停办一学期的余姚市青少年成长乐园,要在秋季开学后一周即9月7日正式开始,家长们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 一年前,余姚创新小学生课后托管模式,主要针对放学后接送有困难、托管有刚性需求的小学生,安排他们与当季报名参加青少年成长乐园的小学生一起参与课后服务。托管服务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上新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真正体现“成长”的理念。 据悉,单单是余姚市青少年成长乐园就有超过5万名小学生参与,相比校外良莠不齐的培训机构,这里能让孩子不出校门就学到才艺,而且教学质量更有保障,家长更放心。 ●举个例子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余姚市低塘小学的孩子近一半来自外地,他们鲜有机会到校外进行艺术拓展。为此,学校专门开设了舞蹈、书法、儿童画、铜管乐、播音等10多门素质拓展课程,聘请富有相关特长的专职教师任教,启发孩子的艺术细胞。而余姚市新城市小学设置了“阳光悦心课”“阳光乐学课”“阳光跃行课”三大课程群,采用混龄走班形式教授书法、绘画、笛子、舞蹈等课程。 秋季学期已经开始,全市各小学也已行动起来,积极推进放学后校内托管工作,坚持托底服务与社会化服务并举,基本托管与综合素质培养齐重,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多元需求。同时,继续推广“四点钟学校”的成功经验,努力形成校内托管服务和“四点钟”学校两类服务模式相互补充、协调推进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