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9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满腹经纶 他们备受尊敬

叶丽(左)

焦越

    课上40分钟,课下十年功

    台上五分钟,台下十年功。焦老师告诉记者,在教学上,他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材教法,致力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趣味性、生活性。

    此外,为了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他积极承担各级各类公开课任务,向省、市、区的科学老师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风格。这五年,焦越展示的示范课、公开课、讲座二十余节,在“课堂实战”中,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在不断精进业务的同时,他始终相信“教育需要爱和奉献”。说起学生,他总说“我的孩子们”,这些年来,他担任班主任工作已达11年。即便当上副校长,仍奋斗在班主任岗位上,每天早到校,晚回家,已然成为他的生活习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焦越认为,“我只有在师德上首先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认可。”

    因为将更多的心思花在学校孩子们身上,他牺牲了不少陪家人的时间。焦老师有点愧疚地说:“或许我是个有经验的老师,但很遗憾,不是一个好爸爸。”女儿现在读小学二年级,从小都是爱人一手带大,“女儿有时很有意见,说我不陪她,见到我会撒小脾气,我也知道,孩子是想以此引起我注意,多陪伴她。说实话,不是我不想陪,但是想到学校这么多孩子等着我,教学上这么多事情要去做,我也只好暂时放下女儿这边的期待了。”

    叶丽

    “金牌教练”背后 的付出与坚守

    从教14年,带了8年学生技能比赛,连续四年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她就是宁波市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教师叶丽。今年,叶丽被评为宁波市第四批专业首席教师。十多年来,除了常规的教学任务,技能竞赛指导一直是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看着集训室里一排奖杯,她说:“细数每块金牌背后的故事,估计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尤其是重新接手集训队后的那几年,可真的是‘小说’级别的曲折。”

    再次“出山”,挑战新项目

    “2016年的技能大赛,是我时隔3年再次接手集训队。”叶丽翻着手机回忆,“那一年,大女儿上一年级不适应,小女儿刚入托哭闹不止。我到现在都不想去回忆那段时日,真的太苦了。”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绘图速度和识图精度,叶丽把办公室搬进集训室,每天和学生一起画图、一起做题、一起比赛。最后,她带领的CAD集训队稳稳地站在全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

    “按照以往经验,我可以不用再参加新的集训项目,但是上一年带的四个孩子因为名额有限,只有两人参加国赛,为了圆团队中另两名队员姜涛和林伟强的国赛梦,我选择挑战一个全新的项目——建筑装饰比赛。”叶丽回忆道,“这个项目我完全不懂,但好在我家先生费杰老师用行动表达了对我的支持,加入集训队,和我并肩作战。”

    三个月的艰苦训练,他们克服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但命运总是这样捉弄人,他们的成绩是第三名,参赛名额只有两个,这意味着他们无缘国赛。

    失利总是让人备受打击,就在他们相互打气加油时,事情突然发生转折。

    一波三折,终获国赛一等奖

    新学期初,他们接到国赛技能方案调整的通知:实操项目由贴墙纸、铺地板改为贴瓷砖、做隔墙。同时,教研室也通知要重新选拔国赛参赛队伍。他们又燃起希望。

    但结果又是重复昨天的故事,他们再次获得第三名,大家的心都跌到谷底。但是转折再次来临,已经获得国赛资格的给排水项目因只有一队队员在训练,缺乏竞争,在领导的建议下,叶丽和两个学生转到给排水项目,看看能不能竞争下。

    训练两个星期后,他们和给排水队员来了次PK,结果还是输,国赛梦第三次破灭。屡战屡败之后,这个团队接受现实,叶丽打算再留姜涛和林伟强一星期时间,帮忙一起指导梯队的同学画图。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接到教研室通知国赛名额增加为3个时,大家都惊喜得跳了起来。”就像做梦一样,他们终于挤上国赛的最后一班车。

    在后面的训练中,哪怕灰尘弥漫在实训室,哪怕一天做两轮实操,都没有人叫一声苦,因为这个机会来的太不容易。

    最后,在全国的赛场上,团队取得一等奖。“但凡前面几次失败中,只要团队中有一人放弃,这块金牌就成了永远的不可能。”

    完善教师成长平台 激发教师教学活力

    近年来,宁波为增强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开展了多层次、多级别的教师队伍建设。

    一批批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名教师、宁波市专业首席教师、宁波市学科骨干教师、宁波市优秀双师型教师的评选,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在此背景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完善教师成长平台,切实激发了教师队伍的教学活力。

    接下来,宁波将实施新时代教师队伍培养三年规划(2020-2022年),完善梯次培养体系。制定实施新教师起航工程、骨干教师扬帆工程、教育名家领军工程项目,推进落实新任教师精准培训、青年骨干教师夯基提质、乡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带千徒助百校和走名校访名家等计划,遴选50名左右名师赴上海开展高端研修,推进甬城名家领军工程,培育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1000名以上。深化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积极引导优秀教师特别是优秀青年教师跨校竞聘。探索教师管理深度融合,把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收入分配、跨校交流等工作深度融合。深化职称评审试点改革,逐步扩大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定试点范围。完善公开招聘机制,探索开展学校高层次、紧缺人才自主招聘试点,深化教师招聘与学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新教师入职标准,加快提高各学段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待遇,确保中小学教师与公务员收入同时间、同幅度增长。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切实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李臻 林涵茜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